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感遇诗·其三十四

标题包含
感遇诗·其三十四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 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 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 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 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 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朝文学家、诗人、政治家。 陈子昂早年家境贫寒,但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文学创作。他于唐高宗开耀二年(691年)高中进士,步...查看更多
monica女巫
去完善

译文
北风呼啸着吹拂过海边的树木,边疆的秋天显得格外萧瑟。 那高高的亭楼上,是谁家的少年?他在明月楼上独自忧伤。 他自称来自幽州、燕地,年少时就离家远行闯荡江湖。 他以赤丸击杀官吏,用白刃解决私人恩怨。 为了躲避仇敌来到海边,又被征召来这遥远的边陲。 故乡在三千里的远方,隔着辽水望也望不到头。 每当听说外族入侵,他总是感到耻辱和愤怒。 谁知道他已经打了七十多场仗,直到满头白发也没能被封侯拜相。
monica女巫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朔风:北风,即冬天的风。 2. 海树:海边或沿海地区的树木。 3. 萧条:凋零,冷落。 4. 边已秋:指秋天到了边境地区。 5. 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息的小建筑物。 6. 谁家子:谁家的孩子,这里指某个人的孩子。 7. 哀哀:悲伤的样子。 8. 明月楼:高楼名,这里用来指代高楼。 9. 幽燕:古代地域名称,位于今天的北京一带。 10. 结发:指成年,通常指的是二十岁左右的时候。 11. 事远游:指离家远行。 12. 赤丸:红色的药丸。 13. 公吏:官吏。 14. 白刃:锋利的刀。 15. 私仇:个人的恩怨。 16. 避仇至海上:指为了躲避仇人来到海边。 17. 被役:被迫去服役。 18. 此边州:这个边境的州郡。 19. 故乡:指自己的家乡。 20. 三千里:形容距离很远。 21. 辽水:古代的河流名,位于今天的辽宁省境内。 22. 悠悠:形容时间漫长或者空间广阔。 23. 胡兵:指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 24. 汉国:指汉朝,这里用来指代中原王朝。 25. 七十战:指经历了七十个战斗或者战争。 26. 白首:白头,指年老。 27. 封侯:被封为诸侯,这里用来指代功成名就。
monica女巫
去完善
赏析
《感遇诗·其三十四》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壮志难酬的英雄形象。首联“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展现了边疆秋天的萧瑟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悲壮的氛围。颔联“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点出了主人公的形象,他孤独地站在月楼上,满怀悲愤。接下来的颈联和尾联则详细描述了主人公的身世:他曾是一位英勇的战士,因报私仇而避难到海边,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封赏。 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在边境戍守、抗击胡人的过程中,虽历经艰辛,却始终未能实现个人抱负的无奈与愤怒。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情感强烈的诗句,使读者深刻感受到这位英雄人物的悲壮人生,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忧。
monica女巫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感遇诗·其三十四》是初唐时期著名诗人陈子昂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684年,正值唐朝初期,政局动荡,朝堂之上纷争不断。 在这个时期,陈子昂正面临人生转折点。他早年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因才学出众被朝廷破格录用。然而,他在官场上的发展并不顺利,曾多次受到排挤和陷害,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失望和不满。 在诗歌中,陈子昂借古人的遭遇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的感慨。他认为历史上的忠臣义士往往不得善终,而那些奸佞之徒却能够权倾朝野,这让他对时局产生了深深的忧虑。此外,他还提到了自己在官场中的困境,表达了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总的来说,《感遇诗·其三十四》反映了陈子昂在唐朝初期复杂的政治背景下,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monica女巫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