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悼亡室陈孺人五首 其五

标题包含
悼亡室陈孺人五首 其五
中路分离事岂知,那堪举案忆齐眉!伤心月落乌啼夜,正是鳏鱼梦醒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与现代之间,我们各奔东西的事情或许已被遗忘,但谁又能忘记那些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在让人心碎的月夜,乌鸦悲啼,这正是孤独的人从梦中醒来的时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中路:中途,半途。 2. 举案:谓妻子敬献食品于丈夫。 3. 齐眉:指夫妻相敬如宾。语出《后汉书·梁鸿传》:“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4. 月落乌啼:形容凄凉悲凉的景象。 5. 鳏鱼: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大鱼,此处代指失偶的男子。 6. 梦醒:从梦中醒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悼亡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凝练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痛失伴侣的心境。 “中路分离事岂知”,这句点明了主题,诗人忽然间失去了挚爱的妻子,那种意外和痛苦难以言表。“那堪举案忆齐眉”则是进一步强调这种痛楚:诗人无法承受与妻子共度的美好时光如昨日之事浮现心头。 紧接着“伤心月落乌啼夜”,诗人借助夜晚的自然景象,表达了悲痛的情绪。月色暗淡,鸦声凄厉,形成了沉重氛围,衬托出诗人的哀伤之情。而“正是鳏鱼梦醒时”则是对诗人孤独生活的写照,他像失去配偶的鱼类一样,在梦中突然醒来,发现生活中已没有了那个亲密的人。 全诗语言简练,情感饱满,成功地传达出诗人丧偶后的哀思与绝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悼亡室陈孺人五首 其五》是清朝诗人王松悼念自己的妻子陈孺人而作。王松是清朝著名的学者、诗人,他的一生充满坎坷,仕途不顺,曾两度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在人生的低谷期,他与陈孺人结为夫妻,两人相濡以沫,共度时艰。然而,陈孺人在三十多岁时就因病去世,给王松带来了极大的悲痛。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确定为清朝中期,这一时期正值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朝廷腐败,民生疾苦,知识分子面临空前的精神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松通过对妻子的悼念,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爱情和亲情的珍视。 诗中的“晓镜妆成非昔比,夜台魂断更谁亲”,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离去的悲痛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妻子昔日的美丽容颜和她离世后的孤寂景象,表达了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和对生死相隔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