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遣悲怀 其一

标题包含
遣悲怀 其一
孤枕凄凉夜,空房坐到明。刚柔知我性,委曲体人情。后会期来世,佳期尽此生。鼓盆难作达,肠断绕床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一个寂静凄凉的夜晚,独自一人躺在床上,直到天亮才离开空荡荡的房间。我的性格既有刚强的一面,也有柔情的一面,我知道如何顺应人性、体谅别人的苦衷。期待来世的再次相聚,而在今生,我们美好的时光已经消逝。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我难以达到庄子那样豁达的境界,只能无助地在床边徘徊,心如刀绞。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孤枕:孤单的枕头,形容孤独地躺在床上。 2. 凄凉夜:寒冷凄凉的夜晚。 3. 空房:无人居住的房间,这里指自己的住处。 4. 坐到明:坐着直到天亮。 5. 刚柔:刚强与柔弱,这里指自己性格的两面。 6. 知我性:了解我的性格。 7. 委曲:委屈,这里指忍受委屈。 8. 体人情:体谅别人的感情。 9. 后会:再次相聚。 10. 期来世:期待来生。 11. 佳期:美好的时光。 12. 尽此生:度过这一生。 13. 鼓盆:击打瓦罐,表示哀痛。 14. 难作达:难以表达悲痛之情。 15.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 16. 绕床行:在床边徘徊。
去完善
赏析
《遣悲怀 其一》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浓厚的抒情诗。诗人以孤枕和空房开篇,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哀愁。随后,诗人通过“刚柔知我性,委曲体人情”两句,表达了自己在情感中的坚定与柔韧,以及对世事人情的深刻理解。接着,诗人抒发了对“后会期来世,佳期尽此生”的感慨,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和对当下时光无法挽留的无奈。最后,诗人以“鼓盆难作达,肠断绕床行”的描绘,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难以言说的痛苦与悲伤。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遣悲怀 其一》是王松在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创作的五言古诗。王松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然而命运多舛,科举失利,辗转各地做幕僚、教谕等职位,始终未能施展抱负。这首诗是在他遭逢人生挫折时所作,抒发心中的悲痛之情。 创作这首诗歌的时期,明朝社会正处于严重的宦官专权和腐败现象泛滥的特殊时期。皇帝昏庸无能,政治黑暗,百姓疾苦。科举制度严重腐化,选拔人才只看表面文章,许多有真才实学的士子无法进入国家体制。在这种环境下,王松空有一身才华却得不到赏识和重用,因此倍感痛苦和无奈。 在这首诗中,王松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内心情感的波澜,用“老来空自悲”、“怀忧长独卧”、“雄鸡催晓色,聊以慰晨炊”等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虽然生活艰辛,但诗人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寻找生活的希望之光。这首诗既有深深的哀痛之情,又体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