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五指山

标题包含
咏五指山
五笏巍峨冠海东,巨灵伸手欲摩空。夜来遥见峰头月,一颗明珠弄掌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五座山峰巍峨壮观,直入东海,犹如神仙伸出大手想触摸天空一般。夜晚远远望见山巅上的明月,好像一颗明珠在手中把玩。
去完善
释义
1. 五笏:指五座山峰,这里形容五指山的五座山峰如同五个折迭的笏板一样竖立着。笏,古代朝会时大臣用以记事的手板。 2. 巍峨:形容高大雄伟的山峰。 3. 冠海:在海面上高高耸起,仿佛是海洋的冠冕。 4. 巨灵:神话中的巨人,这里比喻五指山的壮观景象。 5. 摩空:触摸天空,形容山峰的高耸入云。 6. 遥见:远远地看到。 7. 峰头月:山峰顶部的月亮。 8. 明珠:明亮的珍珠,这里比喻夜空中明亮的月亮。 9. 弄掌中:在手中玩弄,这里形容五指山犹如一个巨大的手掌托着明亮的月亮。
去完善
赏析
《咏五指山》是明代诗人王松的一首描绘海南五指山的诗歌。首句“五笏巍峨冠海东”,以五笏比喻五指山,意指其巍峨壮丽,如同冠戴在海东之地。次句“巨灵伸手欲摩空”,借用了神话中的巨灵神形象,展现了五指山的雄伟壮观。第三句“夜来遥见峰头月”,则描绘了夜晚时分,月光照耀在五指山峰头的景象。最后一句“一颗明珠弄掌中”,则是将月亮比作明珠,寓意五指山如巨灵神掌中之宝,表达了诗人对五指山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五指山的壮美与自然景观完美地呈现出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五指山》是明代诗人王松所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末期,即公元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在明朝末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内外矛盾交织,战争频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人墨客往往通过寄情山水、歌颂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王松作为当时的一位著名诗人,也不例外。他在这首诗中,通过对五指山的生动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家乡风光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指山位于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内,是海南岛最高山峰。这里自然风光秀美,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和谐。然而,在明朝末期,海南岛也受到了战乱的波及,当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王松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显得更加珍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