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九日宴游南郊和韵

标题包含
九日宴游南郊和韵
结伴欢游野趣长,诗才深恐负重阳。难除今日登高俗,预想明年此会狂。吟兴剧防租吏败,兵灾愿借菊花禳。中原莫得平安信,忧国还须罢举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起愉快地游玩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诗人的才华恐怕难以承受重阳节的重量。尽管今天仍有登高祈福的习俗,但我们可以预想明年的欢聚将更加狂热。我们一边提防着贪婪的官吏们,一边希望能借助菊花的力量来消除战乱带来的灾难。如今仍然没有来自中原和平的消息,忧心国家的我们暂时放下酒杯,共同为国家和民族的安危祈祷。
去完善
释义
《九日宴游南郊和韵》王松 1. 结伴:指与他人一起。 2. 欢游:愉快的游玩。 3. 野趣:原野上的情趣。 4. 深恐:非常担心。 5. 重负:过重的负担。这里指的是重阳节的诗赋创作任务。 6. 今日:现时,当前。 7. 高俗:指登高赏菊的风俗活动。 8. 预想:预先设想。 9. 明年:第二年的意思。 10. 此会:指现在的宴会。 11. 狂:狂欢。 12. 吟兴:写诗的兴致。 13. 剧防:极力防止。 14. 租吏:征收田赋的官吏。 15. 败:败坏,损伤。 16. 兵灾:战争造成的灾难。 17. 愿借:希望借助。 18. 菊花禳:赏菊来祈求吉祥。禳,祈求消除灾祸。 19. 中原:泛指我国中部地区。 20. 平安信:平安的消息。 21. 忧国:为国家担忧。 22. 还须:还需。 23. 罢举觞:停止举杯喝酒。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九日宴游南郊和韵》中,诗人王松以重阳节的欢游场景为背景,表达了深沉的忧国之情。首联描述了众人欢聚、充满野趣的游乐情景,而颔联则流露出诗人的忧虑,担心这种欢愉会导致忽略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颈联通过描绘诗人的吟咏激情与战乱带来的困扰,揭示了诗人心中的矛盾与挣扎。最后,在尾联中,诗人表达了对中原地区战乱的忧虑和对国家安宁的热切期盼。整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时代感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日宴游南郊和韵》是南宋诗人王松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在这一年中,王松身处江湖之远,未能入朝为官,他在民间过着淡泊明志的生活,与其他文人雅士相互唱和,共度佳节。 在绍熙五年的重阳佳节,王松与友人欢聚一堂,游宴于南郊。此时,南宋政权已经建立近半个世纪,但国家内外忧患依然严重。北方的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而国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尽管形势严峻,但在这样一次诗酒友聚的场合,王松还是展现出了他豪放不羁、乐观向上的性格特点。 在宴游过程中,王松与友人一起欣赏美丽的山水风光,感慨万千。他回忆起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生感慨。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过去的回忆,而是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现实。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王松在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的坚韧精神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