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北郭烟雨 其二

标题包含
北郭烟雨 其二
郑公乡里好书巢,烟雨濛濛一气包;窗外芭蕉帘外柳,青灯有味伴推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郑老先生居住的地方喜欢藏书,四周环绕着一片烟雨蒙蒙的美景;窗外的芭蕉和帘外的柳树在风雨中摇曳,一盏青灯陪伴着他进行字斟句酌的推敲。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郑公乡里:这里指的是郑虔的家乡,郑虔是唐代著名文人,与杜甫、李白等交好。他的家乡位于河南郑州一带。 2. 书巢:指书房或者读书的地方,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的书房。 3. 濛濛:形容烟雨迷蒙的样子。 4. 一气包:指烟雨笼罩在书房周围,仿佛将整个空间都包容起来。 5. 芭蕉:一种植物,叶子宽大,常常用来形容雨声。 6. 青灯:指油灯,因为油灯的光线柔和,所以称为“青”。 7. 推敲:形容反复琢磨诗文的过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郑公乡里的生活场景,以“书巢”为中心,展现了烟雨中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郑公乡里好书巢”点明了地点与情境,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接下来,诗人通过“烟雨濛濛一气包”的描述,传达了细雨如雾、烟雨迷茫的氛围。紧接着的两句“窗外芭蕉帘外柳,青灯有味伴推敲”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和色彩。诗人用窗外的芭蕉和帘外的柳树作为点缀,使整个画面生动起来。最后一句中的“青灯有味伴推敲”,更表达了作者在此情景中勤奋创作的意境。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描绘手法,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在郑公乡里的读书生活以及他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郭烟雨·其二》是清代诗人王松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烟雨蒙蒙的景致之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年)。 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等问题日益严重。王松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他的诗作往往寓含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在这一时期,他经历了科举落第、人生困顿等种种挫折,这使得他对民间的苦难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悟。 在《北郭烟雨·其二》这首诗中,王松通过对江南水乡烟雨蒙蒙景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生活处境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烟雾笼罩下的湖光山色,以及湖面上点点渔舟穿梭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然而,这种向往却与现实中的困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