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山寺偶题
寒恋重衾睡起迟,梦中啼笑似儿时。天心颠倒愁无益,人事萧条酒莫辞!自别王城惟种菜,偶来佛寺为寻诗。如今休听长安事,除却云山总不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冷中依恋着厚重的被子,醒来已是傍晚时分,梦中的欢笑和哭泣如同小时候一样天真。在忧愁中度过时光无益于心情,孤独的人在酒里寻求慰藉。自从离开京城,生活变得简单,只有种植蔬菜,偶然来到寺庙寻找诗意。现在别再打听京城的事情,除了山间的云雾和流水,别的事物我都已不再牵挂。
去完善
释义
1. 重衾:厚厚的被子。
2. 天心:指上天的意旨。
3. 王城:这里代指京城。
4. 长安:这里指唐朝的首都长安,借指当时政治中心。
去完善
赏析
《宿山寺偶题》是清代诗人王松的一首具有深厚哲理性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和感慨,表达了对人生的看法以及对世事的超越。在整首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如寒、重衾、梦、啼笑、天心、颠倒、愁、无益、人事、萧条、酒、自别、王城、种菜、偶来、佛寺、寻诗、长安、云山等,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宿山寺偶题》是清朝诗人王松所作。王松生活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年),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繁荣的时期。他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屡次科举不第,因此他的作品多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
这首诗创作于王松游历山水时,他在一次旅途中夜宿山寺,感受到山寺的清幽和自然的宁静,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和人生经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争的厌倦。这种思想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