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偶成
朝向吴头行,暮投楚尾宿;不见故乡人,家山月相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背朝北方前行,傍晚投宿于长江尾端;看不到家乡的亲人们,只有那连绵不断的山与月色相伴。
去完善
释义
朝:早晨,一日之始。
向:去,往。
吴头:指江苏一带地区。
暮:傍晚,一日之终。
投:进入。
楚尾:指湖南一带地区。
家山:家乡的山,借指家乡。
月相逐:月亮伴随着我,形象地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王松的一首五言诗,表达的是游子的思乡之情。诗的开头以“朝”和“暮”作为时间线索,描述了诗人从早上离开家乡,傍晚到达他乡的过程。在诗的中间,诗人表达了无法遇见故乡人的遗憾,这种思念之情也变得更加浓烈。最后一句“家山月相逐”,将思绪引向了远方,家山的月亮似乎也在追逐着诗人,使得思乡之情更加浓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客中偶成》是清朝文人王松在乾隆年间所创作的诗歌。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客居他乡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在这个时期,王松的生活并不如意,他离乡背井,四处漂泊,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种生活的艰辛和孤独,使他对故乡充满了眷恋。同时,他也对时光流逝有着深刻的感悟,因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使得他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乾隆年间,正值清朝的鼎盛时期,但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科举制度的弊端、官僚腐败、贫富差距等社会现象让许多文人士子感到失望。然而,这也激发了他们关注民生、关注现实的热情,使他们开始反思并寻求变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松的诗歌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民间疾苦和社会矛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