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画

标题包含
题画
桃林舐犊怕鞭春,回首斜阳叹苦辛。半世泥犁心力尽,岂知问喘更无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桃花盛开的林中,我担忧地望着儿子成长,害怕春天的鞭策过于严厉。每当回头看到夕阳西下,心中便涌现出对艰难岁月的感慨。半生辛勤耕耘心力俱疲,却未曾料到在这困境之中,竟然无人关心询问我的境况!
去完善
释义
1. 桃林:指桃子生长的树林或果园。 2. 舐犊:形容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情。舐,用舌头舔;犊,小牛。 3. 鞭春:古时有迎春鞭牛仪式,又称“鞭打春牛”,是一种祈求来年丰收的祭祀活动。 4. 斜阳:夕阳。 5. 苦辛:辛苦劳累。 6. 半世:半个世纪,即五十年。这里用来形容时间较长。 7. 泥犁:佛教语,地狱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生活的艰辛。 8. 心力尽:用尽心力,形容竭尽全力。 9. 问喘:询问病情。喘,呼吸困难的症状。 10. 更:副词,表示更加、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题画》,诗人通过描绘一幅画面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描述了桃树林中的场景,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物心境。首句“桃林舐犊怕鞭春”,描绘出春天的景象,意指农民在春耕时,由于担心牛受到惊吓,所以不敢用力抽打耕牛。这种细节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关注和对农民的同情。次句“回首斜阳叹苦辛”,表达了人们在辛苦劳作一天后,回头看到夕阳时的感叹。这句诗以景寓情,传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与感慨。 接下来,“半世泥犁心力尽”表现了农民为了生计而辛劳一生,形容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生活却依然艰辛,“岂知问喘更无人!”一句则表达了对社会冷漠的关注,揭示出人们对于弱势群体的无动于衷。这首诗虽然简短,却深刻揭示了现实社会中人们的辛酸和无奈,使读者不禁心生同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画》是清代诗人王松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清朝乾隆时期(1736-1795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经济、文化发展繁荣。 王松生活在这个时期,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早年丧父,家境贫寒,靠母亲织布为生。但他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后来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文人。然而,他的命运并不顺利,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及第。在漫长的岁月里,他四处奔波,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这首诗描绘了画家笔下的山水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诗中可以看出,尽管王松在生活中遭受了很多磨难,但他的内心依然保持着一份宁静和豁达。他用诗人的眼光观察世界,用笔墨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一时期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的表达。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