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郑伯玙、李舜臣两孝廉

标题包含
寄郑伯玙、李舜臣两孝廉
欲说当时事,诸公岂愿闻!西园梅弄月,北郭酒论文;峰势鸡冠耸,溪形燕尾分。故乡今剩我,何以慰离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要谈及过去的事,诸位真的想听吗?让我们在西园的月下赏梅,北城边喝著酒谈论诗文;山峰的形状如同鸡冠一样矗立,溪流则像燕子的尾巴分流。现在只剩我一个留在故乡,该如何慰藉我这孤独的内心呢?
去完善
释义
《寄郑伯玙、李舜臣两孝廉》:这是一首五言诗,“寄”表示寄给某人,这里指的是郑伯玙和李舜臣两位孝廉。孝廉是明清时期对举人的称谓,意指孝顺清廉的人。 1. 西园:泛指园林或花园,可能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2. 北郭:古代城郭的北部区域,这里代指郑伯玙和李舜臣居住的地方。 3. 鸡冠耸:形容山峰形状像鸡冠一样耸立。 4. 燕尾分:描述溪流形状如同燕子的尾巴般分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王松寄给两位朋友郑伯玙和李舜臣的。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首联“欲说当时事,诸公岂愿闻!”诗人想要谈论过去的往事,但他知道朋友们可能并不愿意听到这些。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理解和尊重,他不愿因为自己的怀旧之情而打扰到朋友们的心情。 颔联“西园梅弄月,北郭酒论文”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在园林赏梅、喝酒论诗的美好场景。其中“梅弄月”形象地展现了梅花与月光相互映照的美景,体现出诗人在美景中的愉悦心情。 颈联“峰势鸡冠耸,溪形燕尾分”描绘了故乡的自然风光。“鸡冠耸”形容山峰的形状如同雄鸡的鸡冠一样挺拔,“燕尾分”形容溪水如燕子尾巴般分流。这两句充分展示了故乡山水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尾联“故乡今剩我,何以慰离群!”现在故乡只剩下诗人和他的朋友们,他们该如何安慰彼此离别的心呢?这里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在离别的伤感中所寻求的慰藉,同时也暗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寄郑伯玙、李舜臣两孝廉》出自清朝诗人王松之手,创作于乾隆年间(1736-1795年)。在诗人的这一时期,他的生活颇有些波折,曾在官场上任职,后来因为家庭原因和官场斗争的困扰辞官回乡。这种人生的起伏跌宕,使他对官场的人事有了深入的理解,也对亲情和友情有了更深的眷恋。 乾隆时期,是清朝历史上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的时期。然而,在社会表面繁华的背后,却也存在着腐败、贫富分化等问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文人墨客们一方面渴望实现自身价值,另一方面又对现实感到无奈和失望。这种矛盾的心态,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也得到了体现。 在这首诗中,王松向友人郑伯玙、李舜臣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他借景抒情,以春天的美好景象来比喻友情的珍贵。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友人们能共度时局的期许。这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展现了王松作为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对于生活和时代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