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 其一
覆蕉寻鹿醒还梦,杯酒幻蛇有若无。蜗角战争空负力,犀心灵透不医愚。云程展处鹏抟翼,月影圆时蚌孕珠。百岁光阴如过客,青丝白发镜中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几番努力找寻那只隐匿的鹿儿,喝下杯中酒后,似乎看到了那条若有若无的蛇。在蜗牛壳上进行的无谓争斗,消耗了太多的精力;以犀牛角般的敏锐洞察力去理解世界,却发现仍然无法拯救自己的愚昧。那些振翅高飞的鹏鸟,能够抵达遥远的地方;蚌儿因为月亮的倒影而孕育出珍珠。人生短暂,仿佛匆匆过客;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黑发变白,显得时光荏苒。
去完善
释义
1.覆蕉:指覆盖在芭蕉叶上的露珠滑落,寓意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2.寻鹿:寻找鹿的足迹,比喻寻求真理和智慧。
3.醒还梦:指从梦境中醒来,表示从迷惑中清醒过来。
4.杯酒:指饮酒,寓意人生的短暂和快乐。
5.幻蛇:指幻觉中的蛇,形容虚幻的事物。
6.蜗牛角战争:比喻无谓的争吵和争斗。
7.空负力:白白浪费力气。
8.犀心灵透:指心如犀牛一样锐利,能看透事物的本质。
9.不医愚:无法治疗愚蠢。
10.云程:指高空,比喻远大前程。
11.展处:展开的地方。
12.鹏抟翼:大鹏鸟展开翅膀,比喻大展宏图。
13.月影:月亮的影子,比喻时光的流逝。
14.圆时:月圆之时。
15.蚌孕珠:蚌孕育珍珠,比喻逆境中的磨砺与成长。
16.青丝:黑发,比喻年轻。
17.白发:白头发,比喻年老。
18.镜中殊:镜子中的不同景象,指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放言”为主题,展现了一幅世态百态的画卷。诗人通过讲述覆蕉寻鹿、杯酒幻蛇等场景,揭示了人生的虚幻和迷惑。其中,“蜗角战争空负力,犀心灵透不医愚”两句,更是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世事纷争中盲目追求,却往往陷入迷茫和困惑的状态。然而,诗人并非完全否定人生,而是通过“云程展处鹏抟翼,月影圆时蚌孕珠”这两句,表达了对于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赞美。最后,诗人以“百岁光阴如过客,青丝白发镜中殊”结尾,强调了时间的无常,以及生命的短暂与宝贵。整首诗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放言五首·其一》是唐代诗人王松的作品,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在诗人的笔下,以乐观、开朗的笔调描绘了人民大众的生活,显示出平民百姓的高尚品质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寓意深刻,流传甚广。
在这段时间里,王松作为一位文人墨客,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曾多次向皇帝上疏,建言献策,关心国家民生。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寓含着对时政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关切。这种关心民间疾苦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当时,唐朝处于贞观之治后的鼎盛时期,国内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逐渐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松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关注社会现实,创作出了具有深刻意义的诗歌作品,如《放言五首》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