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赠刘翰怡京卿承干

标题包含
寄赠刘翰怡京卿承干
未曾识面已相怜,祇为流传句数联。贫病依刘空有愿,乱离访戴更无缘。感恩何日酬知己,报德衰年叹逝川。春树暮云频引领,最关情是李青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尚未谋面却已相互关爱,只因诗歌传颂共通的情感。贫困病苦只能投奔刘表,战乱流离未能拜访戴安道。感激恩情何时能回报知己,惭愧于年老力衰无奈地叹息时间的流逝。常常引颈遥望春日树木和暮色中的云彩,最让人动情的是李白那豪放的才情。
去完善
释义
1. 未曾识面已相怜:意为虽然未曾见面但已经非常关注并感到亲切。其中“识面”指见面或相识,“相怜”表示相互关爱。 2. 祇为流传句数联:意指只因为那些广泛流传的诗句和成语。其中“祇为”表示仅为或只因,“句数联”即诗句与成语的统称。 3. 贫病依刘空有愿:引用唐代诗人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戍楼望断是江陵,迢递千山接建瓴”。这句话是说因贫穷多病只能依靠刘姓的人,却难遂其愿。其中“依刘”寓意依附他人度日,“空有愿”表达希望破灭的状态。 4. 乱离访戴更无缘:描述在战乱分离时寻访朋友的机会更加渺茫。其中“乱离”象征战争导致的离别,“访戴”指拜访好友。 5. 感恩何日酬知己:表示不知道何时能报答那些关心自己的人。其中“感恩”为感激之情,“酬知己”指回报关心自己的人。 6. 报德衰年叹逝川:表达了年迈时怀念时光流逝的无常。其中“报德”指报答恩情,“衰年”表示年老体衰之时,“逝川”比喻流逝的时间。 7. 春树暮云频引领:借用唐代诗人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名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其中“春树暮云”代表远隔千里却依旧牵挂的朋友,“频引领”表示频繁翘首以望,表达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8. 最关情是李青莲:指明诗人最为挂怀的是李白这一位友人。其中“关情”指关切之情,“李青莲”为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之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刘翰怡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对其才情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诗人以“未曾识面已相怜”开篇,表现出一种一见如故的亲切感。接下来的诗句“祇为流传句数联”则表达了对刘翰怡诗作的高度评价。接下来,诗人通过“贫病依刘空有愿,乱离访戴更无缘”的描绘,传达了尽管自己身处困境,却无法亲自拜访刘翰怡的遗憾之情。紧接着的“感恩何日酬知己,报德衰年叹逝川”表达了对于刘翰怡知遇之恩的感激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春树暮云频引领,最关情是李青莲”则是借景抒情,用李白作为象征,表明了诗人自己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刘翰怡深情的挂念。整首诗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诗词功底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赠刘翰怡京卿承干》是清朝诗人王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抒怀为主,表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同时也是诗歌发展的鼎盛阶段。 在乾隆时期,王松作为一个文人墨客,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和认可。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布衣寒士到京官显贵,饱尝人间冷暖。然而,作为一位忠诚的臣子,他始终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疾苦。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的末期,虽然表面上国泰民安,但实际上已经暴露出许多社会问题。贪污腐败、贫富差距、民生困苦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使得王松忧心忡忡。他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忧虑,同时也希望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 在这首诗中,王松表达了对刘翰怡京卿承干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刘翰怡是当时的一位名臣,他以正直清廉的品质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王松希望通过这首诗,传达自己对刘翰怡的崇敬之意,同时也表达出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格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