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遣悲怀 其三

标题包含
遣悲怀 其三
谆嘱弥留际,遗赀纳小星。恐郎身复病,累妾目难瞑。怕过伤心地,为延得道僧。营斋发宏愿,绣佛写金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临终之际,他仔细地嘱咐着,留下一些财产给那个小小的星星。他担心自己的离去会让她的身体再次生病,连眼睛也难以闭上。害怕经过那些令她伤心之地,为了让她心灵得到安慰,于是请来有道的僧人。他们的心愿宏大,为她的安宁祈祷,他们供奉斋饭,请人绘制金色的佛像经文。
去完善
释义
1. "谆嘱":指慎重而恳切的嘱咐。 2. "弥留际":临终之际。 3. "遗赀":留下的财产。 4. "纳小星":古代习俗,丈夫去世后,妻子改嫁时要为亡夫举行祭奠活动。"小星"指冥河之船。 5. "恐郎":担忧你。 6. "累妾":连累我。 7. "目难瞑":形容内心难以平静。 8. "伤心地":让人悲伤的地方。 9. "为延":为了邀请。 10. "得道僧":修为高深的僧人。 11. "营斋":料理丧事。 12. "发宏愿":立下宏大誓愿。 13. "绣佛":在丝织物上绣制佛像。 14. "写金经":抄写佛教经典。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王松在其妻子临终之际所作,表达了诗人在面对死亡时的悲痛和对妻子的深深眷恋。在诗歌中,诗人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妻子临终前对自己的关爱和担忧,以及自己在失去爱人后的痛苦与无助。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宗教信仰的渴望,希望通过诵经、绣佛等方式为妻子祈求冥福,体现了他对生死轮回的理解和对人生命运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感人至深,充分展示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遣悲怀·其三》是唐朝诗人王松的一首悼亡诗。这首诗创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诗人时在江州司马任上。 在创作此诗时,王松刚失去了他的妻子韦氏,心中充满悲痛之情。他曾与妻子共度艰苦岁月,感情深厚。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韦氏因病离世,让诗人感受到了无尽的悲伤。 与此同时,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力衰微,社会动荡不安。王松身处这个时代的洪流之中,亲身经历了战乱和贫困,深感人生的无常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生命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