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丙申除夕

标题包含
丙申除夕
痴呆不卖穷难送,如愿于今更懒求。 赊券奈无台避债,祭诗聊借酒浇愁。 那堪时事频焦额,已卜馀生莫出头。 归去自佳留不恶,岂宜怨李与恩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丙申:指清同治元年(1862年),这是王松的晚年作品。 2. 痴呆:这里作者在自嘲,表示自己在老年时智力下降,反应迟钝。 3. 卖穷:是一种民间习俗,即在春节期间,将家里破旧的东西拿出来展示,以表示自己家境贫寒。 4. 如愿:即“愿”,指心愿。 5. 赊券:即赊欠债务的凭证。 6. 台避债:古代地方长官在岁除时会登上城楼,巡视民间疾苦。这里的“台避债”可能是在讽刺这种巡视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7. 祭诗:指创作诗歌来纪念某件事或某个人。 8. 那堪:指无法忍受。 9. 时事:指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状况。 10. 焦额:形容忧虑的心情。 11. 已卜:指已经预料到。 12. 馀生:指剩余的生命。 13. 出头:指显露头角,有出息。 14. 归去:指回家乡。 15. 自佳:指自己觉得满意。 16. 留不恶:指留在一个地方生活并不是坏事。 17. 岂宜:指不应该。 18. 怨李与恩牛:指抱怨别人的恩情。
去完善
赏析
王松的这首《丙申除夕》表达了他身处贫困、债务缠身的困境中,却仍然保持着一种旷达的态度。首联以“痴呆不卖穷难送”表现出他的无奈和讽刺;颔联则通过“赊券奈无台避债,祭诗聊借酒浇愁”表达了诗人以诗歌慰藉心灵的场景;颈联描绘出诗人对时局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尾联则以“归去自佳留不恶,岂宜怨李与恩牛”来表达他对自己的境遇既不满又宽容的心态。全诗既有对生活的讽刺,又有对个人遭遇的豁达,展现出了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人生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丙申除夕》是清代诗人王松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1836年。这一年正值清朝鸦片战争前夕,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内外交困。 在这期间,王松作为一个有识之士,对国家的局势忧心忡忡。他曾参加科举考试,试图通过仕途来为国家尽一份力,但命运多舛,屡试不第。这使得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丙申除夕》这首诗中,王松通过对除夕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在这一特殊时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他一方面感叹时光荏苒,岁月无情;另一方面又对未来充满期待,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展现了王松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