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感作
沧海桑田几变迁,谋生何暇更忧天。狂澜滚滚凭谁挽,妙手空空只自怜。重聚转嫌妻子累,穷途难得主人贤。受恩未有涓埃答,痛哭唐衢亦枉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沧海变桑田历经沧桑,求生活计哪有余力担忧天下事?巨大的社会动荡谁来化解,身无一技之长只能独自哀怜。生活好转反而嫌弃家人拖累,在困顿的路上很难遇到有德的领导者。受人恩情却无法报答点滴,像唐衢那样痛哭也是徒然。
去完善
释义
沧海:即大海,这里指的是国家时局如海般广大而变幻莫测。
桑田:指农田,源于“沧海桑田”的典故,表示世事变化之大。
狂澜:猛烈的大波浪,这里用来形容严重的社会问题或动荡的时局。
妙手空空:形容手中一无所有,这里用来形容自己空有才能却无力回天。
重聚:意指离家在外,与朋友相聚。
妻子累:这里的“累”是拖累的意思,指的是家庭的负担。
穷途:走投无路的境地。
唐衢:唐朝诗人,因悲歌《登城楼观山水》而被认为哭泣没有意义,诗人在此以唐衢自比,表达即使痛哭也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流浪生涯中的艰辛和感慨。开篇诗人即以“沧海桑田”来形容世事的变幻无常,揭示了人在社会中的渺小与无力。接下来两句描绘了诗人为生活奔波无暇顾及世事的心情,流露出无奈与辛酸。紧接着,诗人又用“狂澜滚滚”形容社会的动荡不安,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同时,“妙手空空”则寓意自己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深感惋惜。
颔联部分,诗人通过“重聚转嫌妻子累,穷途难得主人贤”揭示了自己背井离乡的流离失所之痛。尽管家人团聚却生活艰辛,而穷困潦倒之际更难遇到知己。这种心情对于大多数在困苦生活中挣扎的人来说是非常共鸣的。
尾联则借用了典故表达诗人内心的悲痛。据说唐朝诗人唐衢因无法报答恩情而痛哭。此处诗人以此表达自己虽受恩于他人,却无法报答的心情,只能感到无奈和心酸。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形象地展现了封建社会中漂泊者的悲哀,发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客中感作》是清朝诗人王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乾隆年间(1736-1795年)。在这个时期,清朝正处于鼎盛时期,社会相对稳定,但民间疾苦依然存在。
王松在人生的这个阶段,曾多次赴京赶考,却始终未能考取功名,这使得他对科举制度产生了怀疑和不满。在多次考试失利后,他选择了回乡隐居,专注于文学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文学、时事等问题,这使他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
在此时期,中国社会的知识分子普遍关注国家兴亡、民生疾苦等问题。许多文人志士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松创作了这首《客中感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