菽师函督檀社诗选题辞兼呈释瑞于陈延谦胡训魁诸同调
谁从荒外振唐音,一卷移情海上琴。禅榻茶烟销热瘴,青枫黑塞寄遐心。偶然韵事留檀榭,自有玄谈继竹林。浮洗蛮风椰橡气,天涯苔绿结同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谁从遥远的地方带来了唐诗的声音,一张琴在海上奏出美妙的旋律。茶香和禅意驱散炎热和瘴气,青枫和远方寄托着悠远的思念。偶然间,故事在古老的院落里流传,自然的对话在竹林中继续。洗净了异国的风情和椰子的气味,天涯海角间的绿意相连。
去完善
释义
1. 荒外:指偏远的地方或边远的地区。这里借指海南岛的偏远的地理环境。
2. 唐音:唐朝诗歌的韵律声调,这里是借指具有高雅艺术的诗歌作品。
3. 移情:把感情转移、寄托在某个事物上。
4. 禅榻:禅床,僧人坐禅时用的床铺。
5. 茶烟:茶的烟气,此指品茗时产生的香气。
6. 热瘴:热带地区的湿热雾气,对人体健康有害。
7. 青枫:青色枫叶,此处指海南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观。
8. 黑塞:指黑暗、阴霾的处境,这里是寓意海南岛历史上饱受蛮荒之地的影响。
9. 遐心:远大的志向和心境。
10. 偶然韵事:意外的、偶然发生的美好事情。
11. 檀榭:指檀香木结构的建筑或书房,这里指诗人供诗友聚会的场所。
12. 玄谈:指深奥的议论和话题,这里指诗人们关于诗歌创作的研讨与交流。
13. 竹林:指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他们是当时著名文人墨客的代表,喜欢聚在竹林之中谈论艺术、文学等高雅话题。
14. 浮洗:消除、涤荡的意思。
15. 蛮风:代指偏远地区、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征。
16. 椰橡气:指海南地区所特有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气息。
17. 天涯:天地的边缘,比喻遥远的地方。
18. 苔绿:指苔藓的绿色,这里形容海南地区自然风光中绿色的植被。
19. 同岑:即共同聚集的意思,这里表示诗人与友人一起探讨文学艺术,共享精神生活的乐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菽师函督檀社诗选题辞兼呈释瑞于陈延谦胡训魁诸同调》,作者是清朝诗人王松。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描述诗人在海上的生活中,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人以唐音为象征,表达了他的诗歌理想,即追求高雅、自然的诗歌风格。
在诗中,“禅榻茶烟销热瘴”一句描绘了诗人海上生活的情景,他借助于禅宗的修养和茶的香气来消除炎热瘴气的困扰。“青枫黑塞寄遐心”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遥远地方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接下来的两句“偶然韵事留檀榭,自有玄谈继竹林”,诗人以“檀榭”和“竹林”两个意象来形容自己的诗歌创作和生活中的精神寄托。他认为,诗歌创作是一种偶然的缘分,而他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则如同竹林七贤那样坚定。
最后两句“浮洗蛮风椰橡气,天涯苔绿结同岑”,诗人表达了他希望通过诗歌创作来洗涤尘世的风俗和风气,实现自我精神的升华。同时,他也期待着与志同道合的诗友们共同探讨诗歌创作的奥秘,共同进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菽师函督檀社诗选题辞兼呈释瑞于陈延谦胡训魁诸同调》,是清朝诗人王松在乾隆年间创作的。在这首诗中,王松以农夫的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清朝的中后期,国家政治腐败,民生疾苦。作为一位关注社会的诗人,王松深感农民的艰辛生活,于是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王松本人是一位农民出身的诗人,他对农民的生活有着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在他的生活中,他经历过农民的辛勤劳作,感受到了农民的困苦生活。因此,他能够生动地描绘出农民的生活场景,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灵。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了王松的儒家思想。他认为,作为文人,应该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这种思想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使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广泛的影响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