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作
暮云惨淡正愁侬,有酒难浇块垒胸:迂拙深时招世谤,是非多处结交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傍晚的浓云惨淡中,我感到无比的忧愁。虽然有美酒,却无法消解我心头的郁结。我的迂腐和笨拙招来了世人的诽谤,而在是非之地,我宁愿选择沉默以避祸。
去完善
释义
1. 暮云:傍晚的云彩。
2. 块垒胸:心里郁结不平之气。
3. 迂拙:不随和,不合时宜。
4. 世谤:社会的诽谤与指责。
5. 是非多处:争议多的地方。
6. 结交慵:不想与人交往。
去完善
赏析
《感作》是清代诗人王松的一首抒怀之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他在暮云惨淡之时所感到的忧愁与愤懑。首句“暮云惨淡正愁侬”描绘了诗人所处的恶劣环境,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虽然有酒却无法消除心中的郁结,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忧虑和烦恼。接下来的两句则揭示了诗人之所以陷入困境的原因:过于迂拙导致他招致世俗的诽谤,而身处是非之地使他难以结交挚友。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展现了他对世事的深深感慨和对生活的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感作》是清末民初著名诗人王松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呼唤。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感作》是在清朝末年创作的,当时正值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饱受列强的侵略和割让领土的痛苦。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开始反思国家的前途命运,寻求振兴中华的道路。王松作为一位有良知的诗人,也感受到了时代的沉重压力,从而创作出这首诗歌。
其次,我们来看一看王松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王松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然而,他在成年后却经历了丧父、丧妻、丧子等一系列的打击,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目睹国家的积贫积弱和人民的不幸遭遇后,他决心以文字为武器,唤起民众的觉醒。
最后,我们来看看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清朝末年,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之中。西方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失去了大量领土,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在这种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开始接触西方文化,试图从中寻找救国的道路。王松也不例外,他的诗歌中就流露出了对西方文明的向往和对民族复兴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