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望
极望空明净四围,閒来选石坐苔矶。远云连水疑无动,高鸟乘空似不飞。一发中原穷海没,千程衔尾晚帆归。我行未已知何世,濯足长流怅落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希望四周明亮而干净,闲暇时选择一块石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阶上。远方的云朵仿佛与水相连,让人难以分辨其是否在移动;高空中的鸟儿飞翔在天空中,好像没有在飞行。一出发便消失在远方的大海中,历经千里行程才看到最后几艘帆船返回。我不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行走,用流水洗洗脚,望着夕阳落下感到惆怅。
去完善
释义
1. 极望:指目之所及的最远处,这里可理解为作者站在高处极目远眺的情景。
2. 空明:天空明亮。
3. 净四围:洁净的四周环境。
4. 闲来:无事时。
5. 选石:挑选一块石头。
6. 坐苔矶:坐在长有青苔的矶石上。
7. 远云连水:远方的云朵与水面相连,形成一种朦胧的景象。
8. 疑无动:让人怀疑其是否真的静止不动。
9. 高鸟乘空:高空中的飞鸟在飞翔。
10. 似不飞:看起来好像没有飞翔。
11. 一发:比喻非常近的距离。
12. 中原:中国的中部地区。
13. 穷海没:无尽的海洋消失在视野中。
14. 千程:指很长的距离。
15. 衔尾:形容船只前后相接。
16. 晚帆归:傍晚时分,帆船陆续归来。
17. 我行未已:我还未停下脚步。
18. 知何世:不知道身处哪个时代。
19. 濯足:洗脚。
20. 长流:指河流。
21. 怅落晖:惆怅地看着夕阳西下。
去完善
赏析
《极望》是清代诗人王松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诗中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开阔的画卷,通过对山水、云鸟、船只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世事的感慨。
首联“极望空明净四围,閒来选石坐苔矶。”描述了诗人放眼望去,四周的天空明亮洁净,令人心旷神怡。在闲暇时,诗人选择一块石头坐在长满青苔的岸边,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这两句诗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颔联“远云连水疑无动,高鸟乘空似不飞。”形象地描绘了远处的云朵与水波相连,仿佛静止不动;高空中的鸟儿翱翔于天际,似乎在空中静静悬浮。这两句诗通过拟人手法,赋予云和水以生命,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颈联“一发中原穷海没,千程衔尾晚帆归。”描述了诗人遥望远方,只见一条船帆在海面上渐行渐远,逐渐消失在视野尽头。这两句诗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航船在浩瀚大海上的渺小,以及诗人对遥远旅程的感慨。
尾联“我行未已知何世,濯足长流怅落晖。”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行旅经历感到困惑,不知身处何世。在看到夕阳西下、江水长流的景象时,诗人不禁心生惆怅。这两句诗作为全诗的结尾,传达出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极望》是清代诗人王松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清朝末年,即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这段时间。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社会变革之中,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内部的腐败问题。
王松作为一位富有爱国情怀的文人,他的诗歌作品往往透露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许。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于故乡和远方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之心。
王松的生活经历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困境。他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受挫,这使得他对当时的官僚体制产生了强烈的反感和批判。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社会的关注,而是投身于文学创作,以诗文抒发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总的来说,《极望》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作者通过对故乡和远方的思念,表达了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是王松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的体现,反映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的使命和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