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放言五首 其三

标题包含
放言五首 其三
事兆机先已决疑,何须休咎揲灵蓍!但教台上自隗始,何必芦中与子期!心有心心心印处,月看月月月圆时。和光混俗原非易,不患人知患己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事情的预兆和端倪已经出现,足以让我们做出判断和决策,根本无需去求神问卜!只要先从自己做起,展示出诚意,又何必苦苦寻求他人来配合呢?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会,时刻在心中保持真诚,如同月亮一样看着每个月的圆满。要在人群中保持良好品质并不易,不需要别人了解,更关键的是自我认识与觉醒。
去完善
释义
1. "事兆机先":事情出现征兆预兆。其中“机”指预兆;“先”是时间上的先行状态,即事情发生之前。 2. "休咎":休为吉利,咎指灾祸,这里指判断吉凶。 3. "揲灵蓍":古代占卜方法,用蓍草算卦。 4. "隗始":意思是从某个人开始,这里应该是对应典故,无具体含义。可能指郭隗的《让位于王》故事。 5. "芦中与子期":也是一个典故,出自《孟子·万章上》,讲述的是范雎和翟璜的故事,二者在齐国因彼此了解而成为朋友,这里用以表示知己相交。 6. "心有心心心印处":谓对事物理解、感悟的心得彼此契合相通。 7. "月看月月月圆时":意为每月看到月亮,直到它变得圆满。这里引申为事情的发展过程,或者时间的推移。 8. "和光混俗":将自己融入大众之中,与世俗和谐共处。 9. "患人知患己知":担心自己被别人知道缺点,更担心自己的良知也认识到这些缺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放言”,意在表达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首句提出在事态未发生之前就已决定疑惑与否,暗示着命运的安排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必然性。接下来的诗句强调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关键在于自我努力和决策,而非依赖占卜或他人。接下来,诗人通过日月为喻,表达对人生的理解:心中的真实感受与体验是内心相通的,如同月亮渐渐变圆,人的内心也逐渐成熟、丰满。诗人在此呼吁人们要坦诚面对自己内心的渴望和追求,不必担忧外界的议论和眼光。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人生哲学:人生于世,与其去迎合世俗的眼光,不如保持自己的独特个性。全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展现了诗人独立不羁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放言五首·其三》是清朝诗人王松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作于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王松生活在乾隆、嘉庆、道光三个朝代交替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历史时期。 在这样复杂的社会背景下,王松作为一个文人墨客,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如烟的感慨。他认为,人生在世,无论贫富贵贱,都逃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当下,把握时光,追求自己的理想,活出自己的精彩。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