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生日感作
我今三十乃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
孤愤惜无青史分,不才閒过黑头时。
太平得寿方为福,离乱全生祗赏诗。
此日岂惟毛义感,涓埃未报负男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王松在三十岁生日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个人际遇、国家命运以及道德责任的多重感慨。首联“我今三十乃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看法:即使活到一百岁,人生也不过一瞬,而此刻的自己,已是三十岁的年纪,却未能有所建树。颔联“孤愤惜无青史分,不才闲过黑头时”进一步表现了对自身命运的忧虑:尽管有着满腔的愤懑和壮志,却因为自己的才能不足,无法在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只能虚度光阴。颈联“太平得寿方为福,离乱全生祗赏诗”则是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只有生活在太平盛世中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到长寿的幸福;而那些生活在战乱离散时期的人们,虽然保全了性命,却只能在诗歌中寻求慰藉。尾联“此日岂惟毛义感,涓埃未报负男儿”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回报社会的愧疚之情:作为一个人,我怎么能只满足于个人生活的平安呢?我有责任和义务去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而现在却连一点点的付出都没有做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乙未生日感作》是清代诗人王松在乙未年(公元1835年)庆生时所作的诗。这年诗人44岁。19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值多事之秋。鸦片战争爆发前夜,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国势日渐衰微。这首诗便诞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中。
诗人王松生于书香门第,自幼习诗作文。尽管身世显赫,他仍忧心国事,关注民生。乙未年正值道光十五年,清政府实行“禁烟运动”,试图遏制鸦片泛滥。然而英法列强觊觎中国的丰厚资源,借“保护商人利益”为由,发动了侵华战争。战败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国家尊严受到极大侮辱。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诗人在自己的生日这天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对个人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诗人借用诗文表达了对民族危机的深刻忧思,并期盼国人能够团结一心,共赴国难。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一窥当时文人志士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