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室陈孺人五首 其三
生前每恐白头吟,一病方知结发心。半载累卿眠食废,更从何处答情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白头吟:古乐府曲名。是汉代卓文君哀悼其夫司马相如词,后世多用为夫妇恩情之典。
2. 结发:指结为夫妇。
3. 累卿:累及夫人您。
4. 答情深:回报您的深情厚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悼亡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亡妻的深深思念和哀痛之情。“生前每恐白头吟”一句,描述了诗人对于妻子在世时的担忧与关爱,担心她会因疾病或其他原因离去。而“一病方知结发心”则进一步传达了在妻子病逝后,诗人意识到曾经的担忧已成为现实,心中的痛苦难以言表。
“半载累卿眠食废”传达出诗人因失去妻子而身心俱疲的状态,原本幸福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悲剧打破,生活失去了往日的色彩。最后一句“更从何处答情深”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情厚谊以及无法回报妻子的遗憾。整首诗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对亡妻深挚的爱意和无尽哀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悼亡室陈孺人五首 其三》是清代诗人王松为悼念他的妻子陈孺人而作的诗组之一。这首诗创作于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年),正值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较为稳定的时期,而与此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巨匠和优秀诗篇。
王松在诗中所表达的对妻子深沉的思念之情,与他当时的生活际遇密切相关。他与陈孺人感情深厚,共同生活多年,育有子女,携手走过了人生的高潮与低谷。然而天妒红颜,陈孺人在某一年因病不幸离世,给王松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在陈孺人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沉浸在失去挚爱的哀痛之中,无法释怀。在此期间,他以诗歌抒发自己的哀思和对妻子的深深怀念。
同时,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系列重大变革,如鸦片战争的爆发、太平天国的运动等。这些事件对王松及其亲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促使他在创作中融入了更多的人生思考和社会关切。这首悼亡诗便是王松在这一特殊时期对人生无常、悲欢离合的感慨与体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