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蔡伯毅先生挈眷渡华

标题包含
送蔡伯毅先生挈眷渡华
扶桑濯足已多年,忽梦乘槎到日边。慰母昔闻毛义檄,赠君今授绕朝鞭。河山感慨新亭泪,风雨凄凉宝剑篇。翘首嵩云天万里,归秦梅鹤举家仙。公义私情两不偏,分明去就事争传。未忘宗悫乘风志,犹忆兰成射策年。北望中原悲逐鹿,西瞻浪泊感飞鸢。虬髯肯向扶馀老,棋弈长安一著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忽然间梦见自己乘坐木筏到达太阳旁边。回想起来,是母亲鼓励的话语给了我力量,也是友人赠送的马鞭鞭策我前进。山河大地令人感慨,风风雨雨令人凄苦。抬头仰望远方的天空,期待和家人一起过著隐居生活,享受宁静的日子。处理公事和私人情感两者并不矛盾,重要的是做出正确的选择并让世人传颂。我想起曾祖壮志凌云的豪言壮志,也怀念当年参加科举考试的激情岁月。遥望北方的中原地带,我悲悯那些追逐功名的人,而西方却是充满漂泊不定的人生。既然我已经不再留恋世俗的生活,就不会再因为年纪增长而停止奋斗,我希望能在人生舞台上,再次实现我的理想与抱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扶桑:传说中的东方古国,泛指日本或海外。 2. 濯足:在水中洗脚,喻指在海外生活。 3. 乘槎:乘坐竹筏,这里指来到中国。 4. 日边:太阳的旁边,这里指中国。 5. 慰母昔闻毛义檄:毛义是东汉时期的人,这里借用他的故事来表示蔡伯毅先生需要离开日本回到中国的决定是为了孝道。 6. 赠君今授绕朝鞭:引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晋大夫绕朝赠鞭给孟明的故事,寓意蔡伯毅先生即将回到中国。 7. 新亭泪:东晋时士大夫们在新亭宴集,遥望长江北岸,联想到故土沦丧,不禁流泪,这里借指对祖国的怀念之情。 8. 宝剑篇:唐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请缨系虏,长缨在手,擒贼先擒王”一句,这里形容蔡伯毅先生矢志报国的心情。 9. 嵩云:嵩山之云,代指中国。 10. 梅鹤:梅花与鹤,象征高洁的品质,这里指蔡伯毅先生的眷属。 11. 公义私情两不偏:表明蔡伯毅先生在公事与私事之间做出的平衡选择。 12. 宗悫乘风志:南朝刘宋将领宗悫少年立志乘长风破万里浪,这里借指蔡伯毅先生的抱负。 13. 兰成射策年:东晋庾信,字兰成,他在年少时曾赴洛阳应试,这里借指蔡伯毅先生的青年时光。 14. 逐鹿: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指争夺天下,这里引申为追求功名。 15. 浪泊感飞鸢:《汉书·苏武传》中提到牧羊北海的苏武看见风筝,这里借指蔡伯毅先生关注时事动态。 16. 虬髯:传说中周武王的臣子姜太公,他长着胡须,这里用来比喻蔡伯毅先生的威严形象。 17. 扶馀:古国名,位于今朝鲜半岛北部及中国东北地区一带,这里借指日本。 18. 棋弈长安一著先:指蔡伯毅先生在回到中国后将取得先手优势。
去完善
赏析
《送蔡伯毅先生挈眷渡华》是一首描绘离家远游、怀念故乡的诗歌。诗人以蔡伯毅先生的视角,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意更加生动形象。 首联“扶桑濯足已多年,忽梦乘槎到日边”,以“扶桑”和“日边”为喻,表达了诗人离家多年的漂泊之感,以及突然梦见回到家乡的场景。诗人用“濯足”和“乘槎”两个动词,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出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颔联“慰母昔闻毛义檄,赠君今授绕朝鞭”,通过毛义和绕朝两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母亲的安慰和对朋友的鼓励。诗人用“檄”和“鞭”这两个意象,暗示了他们在旅途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勇敢面对困境的信心。 颈联“河山感慨新亭泪,风雨凄凉宝剑篇”,以“新亭泪”和“宝剑篇”为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河山的感慨以及对未来风雨的担忧。诗人运用“感慨”和“凄凉”两个形容词,表现出他在离别之际的心情复杂,既有对故乡的留恋,又有对未来的忧虑。 尾联“翘首嵩云天万里,归秦梅鹤举家仙”,以“嵩云”和“梅鹤”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遥远距离的感慨以及对全家团圆的美好愿景。诗人运用“翘首”和“归秦”两个动词,展现出他渴望回到家乡的心情,以及对家人团聚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