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提举 其一
蔺璧虽期复,苏书竟不还。
庆余钟令绪,才大压尘寰。
劲正三朝老,从容半世闲。
会心真是老,一笑别人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蔺璧:比喻人才受到压抑而未能发挥作用。这里的“蔺”指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贤能大臣。
2. 苏书:此处指的是苏轼的文章。
3. 庆余:指因祖先积德而使后代受益。这里代指陈家世代积累的美好品质。
4. 令绪:谓诗文的优美辞藻。
5. 三朝老:指经历三个朝代的人,这里是赞扬陈提举在三个朝代都受到了重视。
6. 从容:不慌不忙,悠闲舒缓的样子。这里形容陈提举的处事态度。
7. 会心:领会其意。
8. 一笑:形容洒脱豁达的心态。
去完善
赏析
赵善括的这首《挽陈提举》表达了对于已故挚友陈提举的深切怀念和敬仰之情。首联借用蔺相如献璧使秦的历史故事,寄寓着尽管期待复活死者的奇迹,但终究未能唤回逝去的灵魂。继而用苏轼奉旨出使辽国,书写豪情壮志的事迹,暗示友人担当重任,英年早逝。颔联盛赞陈提举家族荣光,才华横溢,承受世人赞誉。颈联则描述他的一生坚韧正直,为人处世自然从容。尾联通过“会心”以及“一笑”传达出诗人面对生死无常的豁达态度,既体现了陈提举的风采,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表现出诗人对待生离死别的勇气与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陈提举 其一》是宋朝诗人赵善括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2世纪中期。
赵善括生活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当时,北宋已经灭亡,南宋刚刚建立,社会矛盾尖锐,战乱频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往往借诗言志,抒发对国家、民族以及个人命运的忧虑和感慨。
赵善括本人也身处这样一个时代洪流之中。他曾是南宋的官员,担任过提举一职,后因故被罢免。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但他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这首《挽陈提举 其一》就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表达了对逝去的同事陈提举的哀悼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多愁善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赵善括作为一个文人的忧国忧民之心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