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徐伯光真
舞雩春服浴沂侣,社饮衣蓑学稼翁。
可士可农随地乐,此心无处不春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舞雩春服浴沂侣:一群在春日阳光下跳舞、洗澡的人。
社饮衣蓑学稼翁:参与乡村聚会的酒宴,身着蓑衣学习耕种的人。
可士可农随地乐:无论是读书人还是农夫,都能在各自的领域中找到快乐。
此心无处不春风:这心胸如同春风拂面,无处不在。
去完善
释义
1. 题:指写文章的题目,这里指的是这首诗的题目。
2. 徐伯光真:可能是指一位名叫徐伯光的画家或书法家的作品。
3. 舞雩(yú):古代祭天求雨的仪式。
4. 春服浴沂:描述的是春天沐浴在沂水的场景,寓意春天的美好。
5. 社饮: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6. 衣蓑(suō):蓑衣,用竹子编织的外衣,用于防雨。
7. 学稼翁:学习种植庄稼的农夫。
8. 可士可农:既能做文人士大夫,也能做农民,表达的是人的才能和职业不受限制。
9. 无处不春风:这里的“春风”寓意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舞雩春服浴沂侣”和“社饮衣蓑学稼翁”两句描绘了古代人们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在春天的舞雩台上沐浴着阳光,如同古代的学子们在沂水中洗去尘埃,展现出一派宁静祥和的氛围。而“社饮衣蓑学稼翁”则刻画了农民们身着蓑衣参加祭祀的情景,体现了一派古朴的农村生活景象。
接下来的“可士可农随地乐”一句揭示了诗人的哲学观念: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可以随时随地找到乐趣,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独特理解。最后一句“此心无处不春风”则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尽管生活中可能遭遇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希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徐伯光真》是何基于南宋时期创作的古诗。作为宋代著名文人,何基的文采横溢,而这首《题徐伯光真》更是他艺术才华的体现。在公元1148年前后,何基虽然因为家族的原因,仕途并不顺利,但他仍坚守信念,保持着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在他的那个时代,南宋正处于靖康之役后的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很高,而山水画、人物画等美术作品也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何基通过与徐伯光的交往,欣赏到他的绘画技艺,并为之感动,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题徐伯光真》,以此来抒发自己对于友人的敬意和对艺术的赞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