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定武兰亭副本
文皇命殉昭陵土,兰亭神迹埋千古。率更拓本勒坚珉,盐帝归装留定武。薛家翻刻愚贵游,旧本和龛归御府。烟尘横空飞渡河,中原荆棘交豹虎。维扬苍莅驾南辕,百年文物不堪补。纷纷好事竞新摹,倾敧丑俗亡遗矩。如今薛本亦罕见,髹■典型犹媚妩。清欢盛会何足传,右军他帖以千数。托言此笔不可再,慨然陈迹兴怀语。今昔相视无已时,手掩尘编对秋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皇帝命令在昭陵修建墓葬,兰亭的神圣遗迹被深埋在地下千年。匠人曾用锤子在石刻上留下痕迹,而皇帝则在巡游时留下足迹。薛家曾试图模仿那些贵人,但旧的版本依然保存在宫殿中。战乱的烽烟弥漫在空中,中原地区充满了荆棘和豺狼。扬州成为了新的首都,但百年的文物已经无法恢复。很多人争相制作新的摹本,但这些作品无一例外的都缺乏优雅。如今薛家的版本也已经难得一见,而那些曾经的经典依然让人陶醉。那些快乐的聚会时光并不值得流传,王羲之的其他帖子已经数以千计。我们可以说这种技艺已经无法再被复制,但对于那些曾经的景象仍然充满感慨。如今的我们只能看着过去的事情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手中握着这本古老的书籍,任凭秋天的雨打在身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定武兰亭副本:这是一首描述定武兰亭副本的诗。
2. 文皇:这里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他曾命人将兰亭的神迹埋在昭陵。
3.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4. 盐帝:指秦始皇,据说他收藏有王羲之的书法真迹。
5. 定武:即定武兰亭,这是从石碑上拓下来的版本。
6. 薛家翻刻:指唐代书法家薛稷复刻的版本。
7. 和龛归御府:这里的“和龛”可能是指唐朝皇宫中的书房,“归御府”则指将定武兰亭收藏到皇宫中。
8. 渡河:古指黄河。
9. 维扬:今江苏扬州一带。
10. 苍莅临驾南辕:指皇帝南下,可能有逃亡之意。
11. 文物:古代的文化珍品。
12. 倾敧丑俗:形容书法丑陋低俗。
13. 髹■典型:形容定武兰亭副本依然美观。
14. 清欢盛会:指王羲之兰亭序中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场景。
15. 右军他帖以千数:指王羲之的书法作品非常多。
16. 陈迹:过去的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古代书法艺术的感慨与赞美。首联描绘了文皇在昭陵下葬的情景,暗示兰亭神迹已经深埋地下,无法触及。领联则提到了率更拓本的事,描绘了从定武发现的“薛家翻刻”的情况,以及它最终被归于皇家收藏的历史。
诗人借描述文物的迁移、流转,以及那些充满艰辛和变故的时代背景,表现了对传统文化命运的关注和对艺术价值判断的思考。同时,也揭示了当今人们对传统书法艺术的新奇和追慕之情。
诗篇最后,诗人通过手掩尘编的方式表达了对古代书法艺术的尊重和怀念,同时也传达出对当今书法审美观念变化的无奈与遗憾。整首诗画面感强烈,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深度关切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定武兰亭副本》是何基在南宋时期所创作的一首古诗。在这个时期,我国正经历着南北分治的局面,南方相对较为安定,文化艺术得以发展。然而北方则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首诗的创作者何基,他的一生经历了多个阶段,既有官场的得意之时,也有落魄江湖的日子。正是这种人生的波折,使得他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将之体现在诗歌当中。
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们普遍受到前朝书法艺术的影响,尤其是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由于真迹早已失传,故定武兰亭副本成为了当时文人雅士争相临摹的对象。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即基于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