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其一
一敬由来入道门,须臾不在便非仁。
直须认取惺惺法,莫作回头错应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尊敬的老师来自道教的门派,一刻也不能离开的就是仁爱之心。只需认清令人警醒的方法,不要再犯错误去迎合别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一敬:表达尊敬之意。
2. 由来:历来;自古以来。
3. 道门:道教的门户,这里指道教信仰或修行之道。
4. 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5. 便非仁:就不是仁爱之人。
6. 直须:必须;应当。
7. 认取:认出;认识。
8. 惺惺法:禅宗术语,指保持清醒的认知和觉照。
9. 回头错应人:指在修行的道路上因误解而产生错误的行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杂诗 其一》,是南宋诗人何基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道教信仰和人生观的独特见解。
首句“一敬由来入道门”,意为从内心恭敬地对待道教的信仰,表现出作者对道教的尊重。次句“须臾不在便非仁”则表明,时刻都不能忘记自己的信仰,否则便失去了仁爱的本质。
接着的“直须认取惺惺法”,意味着要认清道教的智慧法门,以此来修行和提高自身修养。最后的“莫作回头错应人”则是告诫人们,不要把自己误入歧途的错误去影响别人,应该要以身作则,为世人树立一个好榜样。
整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坚定的信仰和对人生的深刻领悟,给人以启示与教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杂诗 其一》是何基在南宋时期创作的组诗之一。这一时期,正值战乱频繁、家国离散之时,诗人何基在目睹了民生疾苦和国家动荡后,感慨万分。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寄托在诗篇之中。
在这首诗中,何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灾难的厌恶。他以菊花和茱萸这两种植物为象征,寓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众的安居乐业。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战争和战乱使得民众流离失所,家国分离。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何基不禁发出“如何岁岁红萸会,不见年年白菊人”的哀叹。
这首《杂诗 其一》不仅展示了诗人何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华,更体现出了他在国家危难时刻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流传千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