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杨船山道中迷涂和王元思韵
审问方知道,冥行易失岐。
每因贪径捷,多致落嵚巇。
浪谓途言惑,先由己意移。
知津要端的,直造始无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审问方知道,深思熟虑方能把握正道。
每因贪捷径,容易迷失方向。
不要说别人误导你,首先要检视自己的意愿是否坚定。
明白了正确道路的要义,便能一路直达,毫无疑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审问:详细地询问、调查。这里指认真探索道路。
2. 道:路。
3. 迷涂:迷路。涂,通“途”。
4. 王元思:王夫人,即王安石的妻子。
5. 浪谓:虚妄地说。
6. 知津:了解渡口的位置。这里比喻找到正确的方法或途径。
7. 要端:要领,关键之处。
8. 直造:直接到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访杨船山道中迷涂和王元思韵》是何基所作。何基,南宋理学家、教育家,以博学多才而闻名。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作者在探访朋友途中迷失方向的情景。诗人通过这一经历,反思了人在面对歧路时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诗的开头两句“审问方知道,冥行易失岐”,讲述了人们在面临岔路口时要审慎地询问,避免盲目前行导致迷失方向。接着,诗人用“每因贪径捷,多致落嵚巇”揭示了人们往往因为贪图捷径而误入险境的现象。
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提出了“浪谓途言惑,先由己意移”的观点,意思是不要盲目听信别人的言辞,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否则很容易被误导。最后,诗人借用了古人“知津要端的,直造始无疑”的谚语,强调了了解渡口和目的地的重要性,只有目标明确,才能顺利抵达终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访杨船山道中迷涂和王元思韵》是明代诗人何基创作的一首描绘访友途中迷失路途的诗作。这首诗歌大约诞生于明朝后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士大夫们多寻求隐逸生活。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诗人何基厌倦了尘世的纷扰,他独自踏上了寻访朋友杨船山的旅程。然而,在访友的途中,何基迷途于荒郊野径之中,他试图通过写诗抒发心中的惆怅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