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敬岩江东都宪 其二
狱情微暧自难明,著意平反或失平。
生死两无纤芥恨,考求须尽察须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案情微妙难以明确,努力纠正可能出错。
生死并无丝毫怨恨,调查必须详尽而精确。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微暧: 微弱不明,这里指狱情复杂难以分辨。
2. 著意: 特别在意,这里指过分关注。
3. 失平: 失去公正平衡,这里指过度追求真相可能导致公平失衡。
4. 生死两无纤芥恨: 无论生死都不能有丝毫的怨恨。
5. 考求: 深入调查研究。
6. 察须精: 考察必须精确详细。
去完善
赏析
《送王敬岩江东都宪 其二》是一首阐述司法公正的诗歌。首联描述了案件审理中的复杂性和微妙之处,“狱情微暧自难明”意味着案情扑朔迷离,难以辨别;而“著意平反或失平”则告诫我们在努力纠正冤屈时,要防止矫枉过正。颔联则以“生死两无纤芥恨”表示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追求公正,“考求须尽察须精”表明在审理过程中要细致入微,确保每个环节都精确无误。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司法公正的重视和不懈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王敬岩江东都宪 其二》是元代诗人何基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元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发,民生疾苦。诗人的好友王敬岩被任命为江东都宪,即将远离家乡前往任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离别的感慨和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在诗人所处的时代,元朝的统治已经逐渐衰落,民间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在这种情况下,诗人与王敬岩之间的友情显得尤为珍贵。然而,王敬岩作为官员,肩负国家重任,必须离开家乡,为国家和人民谋求福祉。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不舍和祝福。他希望王敬岩能够不负众望,为国家排忧解难,为人民带来安宁和幸福。同时,诗人也提醒友人要时刻保持警惕,防范战乱和政治斗争的风险。
总的来说,《送王敬岩江东都宪 其二》这首古诗创作于元朝末年的乱世之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在时代的背景下,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见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