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淮西左宪知黄州

标题包含
送淮西左宪知黄州
日向庭闱彩服趋,天边忽下紫泥书。 分铜既佩诸侯印,衣绣仍登使者车。 万灶貔貅须宿饱,九州鸿雁要安居。 笑谈了却公家事,指日催归侍玉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阳光洒向家庭庭院中身着彩色衣裳的人们,忽然从天边传来皇帝的旨意。手中握着铜制的印章,佩戴着象征诸侯身份的印信,身上穿着华丽衣裳登上了使者的车辆。数万士兵需要保证充足的饮食和休息,让来自各地的信鸽有安稳的家。在公务谈笑间解决完毕后,盼望能尽快返回宫廷侍奉皇帝。
去完善
释义
向:向着。庭闱:内室;家。彩服:彩色丝织物;亦借指官服。天边:天空的一边,极言其遥远。紫泥书:古代皇帝的诏书。分铜:将皇帝所赐的铜币分发出去。诸侯印:地方官员的印章。衣绣:穿锦绣之衣;泛指华美服饰。使者车:使者乘坐的车辆。万灶:形容军队数量众多。貔貅:传说中的一种猛兽,比喻勇猛的军队。须宿饱:需要持续地吃饱。九州:古代的九个州;指全国。鸿雁:大雁;比喻书信。安居:平静安定的生活。笑谈:轻松地说;随便谈论。了却:解决;处理完毕。公家事:政府或国家的事务。指日:犹不日;不久。催归:敦促回家。侍玉除:侍奉皇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送淮西左宪知黄州”为题,描述了这位官员即将离开家乡,出任外地的场景。首联中的“彩服趋”和“紫泥书”分别象征了他即将开始的新的职业生涯和家庭亲情的期待。颔联则描绘了他的权力和责任,“分铜”和“衣绣”象征着他的地位和身份。 颈联中“万灶貔貅须宿饱,九州鸿雁要安居”暗示了他将要面对的是民生问题,需要他解决军队的给养和民众的安宁问题。尾联则以“笑谈”和“指日”表达了他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信心。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厚望和祝福,希望他在新的职位上能够有所作为,为民众带来福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淮西左宪知黄州》是何基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40年前后。在那个时候,中国社会正处于金、宋对峙的历史时期,战乱频繁,民生疾苦。何基作为南宋朝廷的官员,对于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福祉做出贡献。 在这一时期,何基的个人生活也充满了波折。他曾多次被任命为地方官,负责治理地方政务。在任职期间,他勤勉尽责,努力改善民众的生活,受到了百姓们的尊敬和爱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压。这让他深感无奈,但并未消磨他的斗志,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为国为民的决心。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何基已经卸任了淮西左宪的职位,即将前往黄州担任知州。这首诗既是对友人的送别,也是对自己人生的感慨。在诗中,他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惋惜,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仍将坚定信念,为国家和人民努力奋斗的决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