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菊次时所性韵
独步东篱餐落菊,一幅乌纱漉浮玉。
悠然谢客欲醉眠,懒拾枯枝炮脱粟。
靖节先生骨已寒,回生何必须神丹。
紫阳一字冠青史,名节恃此安如山。
义熙一去知几变,金钿翠葆犹年年。
我生因循颠已华,甚矣今年脱左车。
嘲红弄绿少时态,岁晚相对惟寒花。
雨荒深院黄金尽,谁谓颜色埋尘沙。
高风雅致随遇见,帘外玉立横枝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漫步在东篱间品尝着飘落的菊花,一顶乌纱帽下露出的似玉般的脸庞。
恬然拒绝宴请只想沉睡在梦中,随意捡起枯树枝来烹饪小米饭。
靖节先生的灵魂已经逝去,再次获得生命并不需要神奇的丹药。
紫阳的一字成为了青史的亮点,他的名节就如同山一样安定。
岁月匆匆已有许多变化,但金钿翠葆却还依然茂盛。
我因为年老和疾病而日渐衰弱,今年的身体状态更差。
年轻时曾嘲笑红花玩弄绿叶的姿态,如今面对寒冷的鲜花更显暮年。
庭院深处被大雨冲刷,黄金般的花朵已凋零殆尽,有谁还会记得它们的色彩呢?
高尚的风致随着际遇改变而改变,就像帘外的花朵静静地生长着。
去完善
释义
1. 东篱:借指菊花丛,语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2. 乌纱:黑纱帽,借指官员。
3. 浮玉:形容酒液清澈透明,有如玉石在水中浮动。
4. 悠然:形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5. 谢客:指晋朝诗人陶渊明辞官归隐,谢绝宾客。
6. 炮脱粟:把稻谷炒熟,借指简单的食物。
7. 靖节先生:陶渊明的谥号,寓意其品质高尚。
8. 紫阳:朱熹,南宋理学家,注疏《诗经》和《楚辞》的权威学者。
9. 金钿翠葆:华丽的首饰和翠绿的羽饰,比喻菊花的花簇繁茂。
10. 颠已华:形容衰老头发变白。
11. 脱左车:脱掉左边的车轮,意指停止前行。
12. 嘲红弄绿:形容年轻时候喜欢欣赏繁华景象。
13. 寒花:指菊花,在寒冷的季节盛开。
14. 黄金尽:喻指财富耗尽,家道中落。
15. 高风雅致:高尚的风气和优雅的品味。
去完善
赏析
《老菊次时所性韵》是何基的行旅抒怀之作,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超然物外的境界。诗歌开篇以“独步东篱餐落菊,一幅乌纱漉浮玉”展现出诗人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心态。接着,通过“悠然谢客欲醉眠,懒拾枯枝炮脱粟”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境。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借用了陶渊明的典故,表达对高尚品质的向往和对名声的追求。然后,描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与永恒,传达了岁月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通过对比自身的困境和衰老,进一步强调了对理想人生的追求。整首诗格调古朴、韵味悠长,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老菊次时所性韵》是何基所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在公元1250年左右。
在这一年代,中国的社会环境正经历着剧变。北方的蒙古族崛起,并迅速扩张疆土,成为中原的大患。而南方的南宋朝廷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在这个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的情感也深受影响,他们或抒发爱国情怀,或寄情山水田园,以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怀。
作为一位具有敏锐观察力的诗人,何基在此时创作出《老菊次时所性韵》一诗,既是对他自己人生际遇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深沉反思。在他的笔下,菊花不再仅仅是秋天的象征,而是成为了人生百态的象征,代表了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深深植根于南宋末年的社会现实,以及作者的人生际遇和时代变迁。在这样的环境下,何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时代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