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杂诗 其二

标题包含
杂诗 其二
善恶分明虽两歧,念端差处只毫厘。 怕将私意为天理,所以先民贵致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善恶虽然看上去有明确的区分,但在起心动念的瞬间,往往只是一丝一毫的差距。我们不能把个人的意愿当作天理,因此古人才会强调通过学习来了解世界的真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两歧:指事物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形态或观点。 2. 念端差处: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有差异。 3. 毫厘:比喻极小的差别。 4. 私意:个人的意愿或想法。 5. 天理:自然法则或道德伦理准则。 6. 先民:古代的人民。 7. 致知:获取知识,达到真知的境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善恶分明”为主题,强调判断事物的准则应当明确,不容混淆。诗中的“念端差处只毫厘”表明细微的念头差异可能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作者认为,人们应该保持对真理的敬畏之心,以免将个人意愿错认为天地法则。在这首诗中,诗人倡导明辨是非、探求真知的精神,展现了古人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杂诗 其二》是元代诗人何基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作于元朝初期,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何基作为一位士人,深感时局艰难,家国破碎,故而寄情于诗词,抒发心中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元朝初年,蒙古贵族统治下的中原地区,民生凋敝,战乱频繁。何基身为文人,无法改变现实,但他仍然关心国家兴亡,关注民生疾苦。他将自己的忧虑和感慨融入到诗词中,以此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何基的诗词创作充满了忧患意识和人文关怀。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受民众喜爱。他的作品在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元诗的代表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