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雨飘摇的几片落叶,离家的人最能体会到深夜的痛苦。枕着枕头数着秋天,蟾蜍早已下垂。寒冷的夜晚惊醒于薄薄的被子,眼泪和灯光下的花瓣飘零。到处都是让人伤心之处,空气中弥漫着微尘,落在玉琴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萧萧:形容风声。
2. 几叶:指树叶。
3. 风兼雨:风雨交加。
4. 离人:离别的人。
5. 偏识:特别懂得。
6. 长更:漫长的夜晚。
7. 欹枕:斜靠枕头。
8. 数秋天:计算着秋天的时间。
9. 蟾蜍下早弦:古代称月相的称谓,即月亮刚刚出现时。
10. 被薄:被子单薄。
11. 泪与灯花:泪水如同灯花一样落下。
12. 无处不伤心:处处令人伤心。
13. 轻尘:尘土。
14. 玉琴:精美的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离愁别绪以及孤独无助的情绪。上阙通过“萧萧几叶风兼雨”和“离人偏识长更苦”两句表现出风雨中飘零的落叶与离别之人共有的惆怅和哀伤。紧接着,“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描述了主人公独自一人凭栏数秋,望月思人的情景。
下阙中,“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则形象地描绘出深夜的寒冷使得离人心生恐惧,泪水不禁滴落。尾联“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以琴上的灰尘表达别离之人的心绪无法释怀,象征其心中的痛楚与无奈。整首词情感真挚深沉,婉约动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正值满清入关后的稳定时期。在这期间,纳兰性德因家族地位显赫,深受康熙皇帝信任,成为宫廷近臣。然而,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无法得到解脱,这使得他的词作充满了忧郁的情感。
当时的社会环境对文学艺术的繁荣有很大影响。一方面,满清政权对汉文化的尊重和学习使得汉族文人得以继续发展他们的文化事业;另一方面,满清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也对汉族知识分子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在这样的背景下,纳兰性德的词作既有对前朝诗词的继承,也有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在人生际遇方面,纳兰性德虽然出身贵族,但因家族地位显赫,个人命运受到很大限制。他与妻子卢氏的感情深厚,但卢氏早逝使他对生活失去了热情,悲伤之情难以自拔。这在他的词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萧萧几叶风兼雨,又是重阳过、空阶滴泪时”等句子,表达了对失去挚爱的悲痛和对命运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