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野梅空山中,正为照人开。
如何绿窗底,疏映带苍苔。
颇似古君子,无人自不谐。
竹径酒初醒,一信清香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空旷的山谷中,梅花正在独自盛开,熠熠生辉。
然而在这绿色的窗户下,它也只是稀疏地映衬着苍老的青苔。
它就像一位古代的高尚之人,即使无人欣赏,依然美好。
当从竹林的小径上醒来时,一阵香气扑鼻而来。
去完善
释义
1. 野梅:指生长在荒野的梅花。
2. 照人开:形容梅花开得灿烂,仿佛照亮了周围的环境。
3. 绿窗:绿色的窗户,这里指代诗人的居所。
4. 疏映:稀疏的影子,这里指梅花树的影子。
5. 带苍苔:带着青苔的痕迹,形容环境的清幽。
6. 古君子:指古代的贤能之士,这里比喻梅花的高洁品质。
7. 无人自不谐:即使没有人欣赏,梅花也能独自和谐地生长。
8. 竹径:竹林中的小路。
9. 一信清香:一阵淡淡的清香,形容梅花的香气。
去完善
赏析
《梅花》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的孤独和坚韧。在幽静的山中,梅花独自开放,犹如一位遗世独立的君子。虽然没有人欣赏它,但它依然美丽地绽放,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诗人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对自己品行的自信和对孤独的泰然处之。同时,诗中的“野梅”和“疏映”等词也传达出了一种远离尘世纷扰,坚守自我品质的情趣。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梅花为载体,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梅花》是宋朝诗人林宪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8年,正是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内外矛盾重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林宪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情感,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品质和坚韧的精神,以此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诗人林宪生活的年代,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际遇。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直言不讳、刚正不阿而遭到排挤。晚年,他辞官归隐,过着清贫的生活。然而,这些人生经历并未消磨他的意志,反而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高洁的人格和情操。
此外,林宪所处的时代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当时,金兵不断南侵,宋室偏安江南,人民生活在战乱和贫困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入到抗金救国的斗争中去,林宪也是其中之一。他以诗文为武器,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激励人们抵抗外侮、保卫家园。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也可以感受到他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