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江行

标题包含
江行
霜清月冷雁声秋,今古江流不尽愁。 风卷芦花漫雪里,夜深鼓櫂落汀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色如霜般寒冷,大雁的声音在秋天回荡,古今之间,长江流水带来的无尽的忧愁。 风吹散了芦花,如同大雪漫天飞舞,夜深人静的时候,敲击船桨的声音落在水边的平地。
去完善
释义
1. 霜清:指秋天的景象,“清”即清澈、清凉,这里用来形容秋天的气息。 2. 月冷:月光寒冷,也是秋天的一种特征。 3. 雁声秋:大雁的叫声伴随着秋天,通常标志着秋天的到来。 4. 江流:长江之水滚滚东去,比喻历史的流逝。 5. 不尽愁:指无尽的忧愁之情,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6. 风卷芦花:风吹过芦苇,卷起了芦花,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7. 漫雪里:芦花在风中飘散,就像雪花在空中飘荡。 8. 夜深:夜晚降临,诗人仍沉浸在江行的感受之中。 9. 鼓櫂:划船的棹被鼓风吹动,表示在风起时继续前行。 10. 落汀洲:船只靠岸停泊,意味着诗人结束了一天的江行。
去完善
赏析
《江行》是南宋诗人赵葵的一首描绘江上行船的诗歌。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深秋的景象,表达了时光流逝、江水东流的哀愁之情。诗人借助于霜清月冷、雁声秋色等自然景象,渲染了深沉的忧伤气氛。同时,通过对风卷芦花、夜深鼓棹等动态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江上行船的艰辛与孤独。整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传达出诗人对生活无常、岁月流逝的感慨与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行》是南宋著名将领、政治家赵葵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在公元1240年至1260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赵葵正经历着人生的动荡时期。他原本是南宋的一名军事将领,但因南宋政治腐败、国势日衰,导致他在战场上屡战屡败。赵葵曾尝试改革军队,但未能成功。最终,南宋在蒙古铁蹄下覆灭,赵葵也因此沦为亡国之臣。 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一方面,国内政治腐败,官僚争权夺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另一方面,北方的蒙古势力日益强大,对南宋构成严重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赵葵通过对长江沿岸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