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表弟章由之为理曲堆屋庐
苦来为客竟何为,宅舍荒村谁与治。
别墅虽无辋川画,生涯堪入杜陵诗。
身如燕子年年去,家似渔舟处处移。
丹井西头曲堆下,更烦岁晚定疎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生活奔波究竟为何,荒野乡村谁来管理?
虽然没有富饶的庄园,人生仍然可以像杜甫的诗那样美丽。
身体如同燕子年年迁徙,家园如同渔船四处漂泊。
在西边的炼丹井旁,忙碌了一整年,待年末之际,需要仔细规划那些稀疏的竹篱笆。
去完善
释义
1. 表弟:表兄弟之间的一种亲属关系,属于中表之亲。
2. 章由之:诗人的表弟,名字叫做章由之。
3. 为理曲堆屋庐:意为居住在理曲堆这个地方的房屋中。
4. 苦来为客:指诗人自己因为各种缘由成为他乡的客人。
5. 竟何为: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或原因。
6. 宅舍荒村:指诗人所住的乡村房屋荒芜不堪。
7. 谁与治:没有人来进行整治或者整理。
8. 别墅:此处指乡间住宅。
9. 辋川画:指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以辋川别墅为背景创作的画作。
10. 杜陵诗:指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歌,这里借指诗人自己的诗意生活。
11. 身如燕子年年去:形容诗人每年都要离开家乡,像燕子一样迁徙不定。
12. 家似渔舟处处移:表示诗人家的所在地不断变化,如同渔舟四处漂泊。
13. 丹井:地名,位于江西九江。
14. 西头:西边的地方。
15. 曲堆:山丘名,位于丹井附近。
16. 更烦:麻烦对方做某事。
17. 岁晚:年底。
18. 定踈篱:指修缮、固定家中的疏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寄表弟章由之为理曲堆屋庐》,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情的渴望。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向读者展示了他的生活和心境。
首联“苦来为客竟何为,宅舍荒村谁与治”,诗人以自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离家外出、四处漂泊生活的无奈。他不禁追问自己:为何要离乡背井,漂泊不定?谁能陪伴自己在荒凉的村子里一起治理家园呢?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亲情的需求。
颔联“别墅虽无辋川画,生涯堪入杜陵诗”,诗人借用王维的辋川别业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古人的诗歌意象,暗示自己的住所虽然简陋,但仍有诗意盎然的生活。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故乡的深情厚谊。
颈联“身如燕子年年去,家似渔舟处处移”,诗人以燕子和渔舟作为自己的写照,形象地描绘了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生活。这里的燕子象征着诗人忙碌的身影,而渔舟则代表了诗人的家园。这里,诗人再次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
尾联“丹井西头曲堆下,更烦岁晚定疎篱”,诗人以“丹井”和“曲堆”这两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景物作为线索,引导读者想象自己家乡的美好景象。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在年关时分回到家乡,修缮疏篱,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表弟章由之为理曲堆屋庐》是宋代诗人林亦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是一段充满战争与动荡的历史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林亦之经历了人生的许多波折。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最终成为了一名才子。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高中。这使得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这个时代,南宋政权偏安一隅,面对北方金国的威胁,始终无法收复失地。这种局势使得文人墨客们对家乡的情感更加深厚。林亦之在这首诗中,通过表达对表弟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