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夜月
二九长宵此夜当,镜轮虽破有馀光。劝君夜饮停杯待,二鼓初敲管上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29:00的这个夜晚悠长无尽,虽然镜子和车轮都有破损但仍有光芒。我建议你停止喝酒等待,当二更鼓声响起时,管弦之声会响彻窗户。
去完善
释义
1. 二九: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是观赏月亮的佳期。这里指农历十八日。
2. 长宵:漫长的夜晚。
3. 镜轮:指月亮。古人认为镜子可以映照明月,故以“镜轮”代指。
4. 破镜:破碎的镜子。这里比喻月形不全。
5. 馀光:残余的光亮。这里指月亮微弱的亮度。
6. 君:你。这里指赏月的人。
7. 夜饮:夜间饮酒。
8. 停杯:放下酒杯。
9. 二鼓:古代击鼓报时,二鼓表示深夜时刻。这里指大约晚上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之间。
10. 初敲:刚开始敲响。
11. 管上窗:指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这里用“管上窗”表现月光逐渐明亮的过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赏月的美景和心境。首句“二九长宵此夜当”中,“二九”是农历十二月,“长宵”指漫长的夜晚。这句诗意味着在冬至后的一个月,月亮显得格外明亮。紧接着的“镜轮虽破有馀光”,是诗人通过比喻,表明虽然月亮渐渐消失,但它仍然散发出迷人的光芒。随后“劝君夜饮停杯待”,建议人们停下来欣赏这样的美景。最后一句“二鼓初敲管上窗”,则是描述在这个宁静的夜晚,鼓声开始响起,预示着黎明的到来。整首诗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又传递出其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十八夜月》是唐朝诗人苏福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时期(618年-907年)。在唐朝这个文化繁荣、诗歌创作盛行的时代,许多文人墨客都热衷于赏月咏月,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苏福是唐朝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史书记载,他曾在唐玄宗时期担任官员,后因故被贬为庶民。在这段时间里,苏福通过观察月亮的圆缺变化,感悟人生百态,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十八夜月》。
在唐朝时期,赏月之风盛行,人们喜欢在中秋节赏月、赋诗,以表达对家人团圆、生活美满的向往。此外,唐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稳定,人民生活相对富裕,这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苏福将他对人生的感悟融入到对月亮的描绘中,创作出这首美丽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