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二十七夜月

标题包含
二十七夜月
频催玉漏夜迟迟,残月弯弓上海湄。想是惜花人起早,慌忙只画半边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深了,依然有催促时间的声音响起,天上的月亮像一把弓,弯弯的挂在海边的天际线上。想来是因为担心花朵凋谢的人早早起床,匆忙间还没来得及画好眉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频催玉漏:“频催”表示频繁催促,这里指时间流逝。“玉漏”是一种古代计时器,也称“漏壶”,用来测量时间。 2. 夜迟迟:形容夜晚时间过得很慢。 3. 海湄:水边的意思。这里是特指大海边。 4. 惜花人:喜欢花的人,这里可以理解为早起赏花之人。 5. 半边眉:即半面妆,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化妆方式,用彩绘眉毛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美貌。
去完善
赏析
《二十七夜月》描绘了满月与残月的交替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审美情趣。“频催玉漏夜迟迟”通过描述时间流逝和夜间活动的展开,营造出一种深沉寂静的氛围。而“残月弯弓上海湄”则通过生动的视觉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想象力和对自然景观的敏感捕捉。 接着,“想是惜花人起早,慌忙只画半边眉”两句则跳脱出自然景色描绘,将视角转向了人物活动。通过联想及拟人化手法,展现了一幅动人的生活场景,表达出诗人在观察自然美景的同时,亦关注着与之共生的人世悲欢。这种情感的投射使得整首诗篇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深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二十七夜月》是唐代诗人苏福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约是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这一时期唐朝国势日渐衰落,社会动荡不安。 苏福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他的家族在战乱中破落,这使得他不得不走上科举的道路以求功名。然而在官场中,苏福并不得意,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及第。这种人生的挫折和失落感,使得他在文学创作中更多地表达了对家乡、亲情和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 在唐德宗贞元年间,唐朝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边疆战乱频繁。当时的皇帝唐德宗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国家危机,但效果并不明显。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苏福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之情。 这首《二十七夜月》就是苏福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诗中,他以月亮为引子,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景致,表达了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时代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