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三十夜月

标题包含
三十夜月
才周一月匝三旬,不见清辉有半痕。娥女夜眠甘守寂,恰如陈后闭长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月匆匆过三旬,仍未见月亮的清光。嫦娥在夜空中默默守候着寂静,如同陈皇后被关闭在深宫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三十夜月:指农历每月三十日的月亮。 2. 匝三旬:匝,周遍;三旬,三十日。意指一周的三十天。 3. 清辉:此处指明亮的月光。 4. 半痕:形容月色朦胧的样子。 5. 娥女:即嫦娥,传说中住在月亮里的仙女。 6. 陈后:指陈阿娇,西汉武帝刘彻的皇后。这里用陈后的故事比喻嫦娥在月宫的寂寞生活。 7. 闭长门:长门,汉代长安宫殿名,借指深宫。闭长门意指深居宫中。
去完善
赏析
《三十夜月》是明代诗人苏福的一首描绘月亮的诗作。这首诗通过对比月初、月末的月色,以及嫦娥与陈皇后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感慨和生活的态度。首句“才周一月匝三旬”,意为一个月刚过一周就过去了三旬,言明时间流逝之快。第二句“不见清辉有半痕”,描写月末时月色暗淡的景象。接下来,诗人将嫦娥和陈皇后这两位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性进行类比。嫦娥因偷食仙丹而独自守在广寒宫,陈皇后因嫉妒而受到汉武帝的冷落。两位女性在诗中都表现出甘愿忍受寂寞的形象,这种选择也恰恰体现了她们坚韧的品质。诗人借此抒发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表达对时间流转和人世沧桑的感慨。整首诗以月亮为载体,巧妙地将自然景象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呈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三十夜月》是唐朝诗人苏福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佳节的月光之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苏福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苏福生活在唐朝中期,他曾任地方官员,后因战乱隐居乡野。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边塞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间色彩。 在唐朝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燃灯祈福等。而三十夜月则是指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之夜,此时月亮最为明亮,被认为是团圆的象征。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可以得知苏福在三十夜月的诗句中,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来源于他在战乱中的生活经历,以及他对和平与团圆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