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二十二夜月

标题包含
二十二夜月
三更半夜未成眠,残月今宵正下弦。若有远行人起早,也应相伴五更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深夜难眠至三更,今宵残月挂半空。若有人在远方起行,愿此际相伴至黎明。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三更:古代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即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各有其名。“三更”即第三个时段,约在23点至凌晨1点之间。 2. 半夜:指深夜时分,此处与“三更”意相近。 3. 残月:指将落的月亮。 4. 下弦:农历每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九日左右,月亮出现在西南方的天空中,此时光线暗淡,犹如弓弦,称为“下弦”。 5. 远行人:离家在外的人。 6. 五更天:即清晨时分,约在3点至5点之间。
去完善
赏析
《二十二夜月》是一首描绘夜色与思乡之情相结合的诗作。诗人在三更半夜时分仍未入睡,目睹着今夜的残月正处于下弦月状态。诗人以此为契机,联想到远方游子是否也在清晨时分早早起床,共同欣赏这轮明月,感受彼此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以月亮作为情感寄托,抒发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二十二夜月》是宋代诗人苏福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仁宗时期(960-1022年)。 在这段时间里,苏福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因官场黑暗,壮志难酬,对现实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他曾数次辞官归隐,寄情于山水田园之间。他在这首《二十二夜月》中,通过对二十二夜的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宋代,由于科举制度的推广和儒家文化的兴盛,士人阶层开始崛起,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诗歌创作。此时,五言律诗已经成为诗坛的主流形式之一,受到广大文人的喜爱。苏福作为这一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这首《二十二夜月》以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他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成为了宋代五言律诗的佳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