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十二夜月

标题包含
十二夜月
晚至天心过半轮,微微清影照黄昏。忘眠任到三更鼓,留住馀光件酒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幕降临,天空中已有一半被月亮照亮,那微弱而清晰的光影映照在黄昏时分。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已经听到三更的鼓声,想要留住这剩下的光芒,只好举起酒杯一饮而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天心:天空中央,这里指月亮。 2. 半轮:形容月亮的形状,只有半个月亮。 3. 微微:微弱的光线。 4. 清影:清澈的影子,此处指月光。 5. 黄昏:日落以后的一段时间,夜晚来临之前。 6. 忘眠:忘记睡觉。 7. 三更鼓:古代夜间报时,一更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三更即指深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之间。 8. 馀光:剩余的光芒,此处指月亮的微弱光线。 9. 酒樽:盛酒的器皿,这里借指喝酒。
去完善
赏析
《十二夜月》是唐代诗人苏福的一首描绘月亮夜景的诗作。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月亮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展现了诗人在月夜中的心境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句“晚至天心过半轮”描述了夜晚降临时的景象,天心的月亮已经过了半圆,即将圆满。这既暗示了时间已接近深夜,也预示着团圆的氛围。接下来的“微微清影照黄昏”则描绘了月亮在黄昏时分洒下的淡淡光辉,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第二句“忘眠任到三更鼓”表达了诗人因为陶醉于月色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直到三更鼓响才意识到夜深。这种对美景的专注和对时间的忽视,体现了诗人的豁达与超脱。尾联“留住馀光件酒樽”则表现了诗人希望在月光下举杯畅饮,尽情享受这美好的夜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月亮、夜色及心情的描绘,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美的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十二夜月》是唐朝诗人苏福的著名诗作,创作于唐朝时期。在创作这首诗时,苏福正处在一个人生的重要阶段,他的生活、事业和爱情都面临着诸多的选择和困扰。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歌创作尤为兴盛。在这个时代,文人墨客们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苏福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在这首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美的文字,描绘了十二夜月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包含了作者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以及诗歌本身的主题和形式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更深入地欣赏这首美妙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