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月
天上人间月半中,中秋八月半欣逢。四时但愿长如此,只恐推移渐不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圆人团圆之际,正值中秋佳节时。四季若常如斯美好,却担忧时光流转有所不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天上人间:天上的月亮和人间的情景相呼应。
2. 月半:指月圆之时,这里是指中秋节时月亮最圆的时候。
3. 中秋: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人们以赏月、吃月饼等活动庆祝。
4. 四时:指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
5. 推移:随着时间流逝而发生变化。
6. 渐不同:渐渐变得不一样。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十五夜月》是诗人苏福在中秋月圆之夜所写。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天上的明月和人间的美景相映成趣,使人倍感欣喜。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四季如中秋的美好愿望,但又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会逐渐变得不同。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赞美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十五夜月》是宋代诗人苏福创作的一首描绘中秋月圆之景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960-1127年),正值文人墨客热衷于赏月、寄情于月的时代。
在这一时期,北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苏轼作为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其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他在诗、词、散文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并倡导“新党”改革,积极推动社会进步。然而,由于政坛风波和多次被贬谪,他的人生也充满了波折。
在诗歌方面,苏轼以其豪放而富有哲理的诗风独树一帜,这首《十五夜月》则展示了他对月亮这一自然现象的独特见解和对人生的深刻领悟。诗人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中秋明月无比眷恋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人们在月圆之夜共同期盼团圆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