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初六夜月

标题包含
初六夜月
烛笼西坠敛馀红,谁把新镰挂晓空。此际莫嫌光彩少,也堪邀客酒盈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烛光逐渐在西边落下,收起了最后一抹余晖,是谁在清晨的天空中挂起了崭新的镰刀。此刻不要嫌弃光芒微弱,也可以邀请客人畅饮美酒庆祝丰收。
去完善
释义
《初六夜月》注释: 1. 烛笼:古代用于照明的灯具。 2. 西坠:指太阳落山,表示傍晚时分。 3. 馀红:剩余的红光,这里指夕阳的余晖。 4. 新镰:形容新月如镰刀般弯曲。 5. 挂晓空:挂在拂晓的天空中。 6. 莫嫌:不要嫌弃,不要责怪。 7. 光彩少:指月光不太明亮。 8. 也堪:也可以。 9. 邀客:邀请客人。 10. 酒盈钟:酒杯满盈,意指准备美酒招待客人。
去完善
赏析
《初六夜月》是明代诗人苏福的一首描绘初六夜晚月亮的诗作。诗中,作者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在欣赏月色时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诗的开篇“烛笼西坠敛馀红”,描述了太阳即将落山、月亮渐渐升起的天色变化。其中,“烛笼西坠”象征着夕阳的消逝,而“敛馀红”则暗示了夜幕降临的过程。这一句为整首诗奠定了宁静、朦胧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夜晚。 紧接着,“谁把新镰挂晓空”一句,作者用“新镰”这一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初六夜晚的月亮。这里的“新镰”既表现了月亮的形状,又赋予了它一种劳动工具的象征意义。这使得月光变得具有生活气息,仿佛是劳作之余的一份收获与喜悦。 随后,诗的后两句“此际莫嫌光彩少,也堪邀客酒盈钟”,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赞美之情。虽然此时的月亮光芒相对较弱,但作者认为这并不影响它给人们带来的愉悦。相反,他建议我们可以借此机会邀请朋友一起赏月饮酒,享受这份宁静美好的时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形象化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它也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即使生活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寻找快乐和满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六夜月》是南宋诗人苏福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月亮初升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北方领土被金朝占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选择了归隐田园,寄情山水,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苏福正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 苏福出生于书香门第,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及第。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故乡浙江绍兴度过,过着清贫的耕读生活。虽然生活艰苦,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人生态度,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这首诗中,苏福通过对初六夜月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他认为大自然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人类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现状的不满,希望能有一天摆脱困境,过上幸福的生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