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照晦岩韵

标题包含
次照晦岩韵
便骑老虎不须鞍,忍辱仙人出宰官。 入内讲经千佛现,跏趺对御六龙寒。 指头有月娑罗冷,舌上悬河海水干。 圣主赐衣漫大地,西方国土未为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骑着老虎不用马鞍,忍受屈辱的神仙告别官场。 进入宫殿讲述佛经显现千佛,盘腿坐在皇帝面前感受寒冷。 手指上有月亮的光芒,嘴里如同悬河的演讲使海水都显得干枯。 皇帝赐予的衣物铺满大地,西天的世界也不过如此。
去完善
释义
1. 便骑老虎不须鞍:即指勇敢无畏,不受世俗束缚的精神风貌。老虎,比喻勇猛、无畏。不须鞍,这里意指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2. 忍辱仙人出宰官:"忍辱仙人"是对佛陀的别称,这里借以形容内心强大,能忍受一切苦难的品质。"出宰官"指超脱世俗的束缚。 3. 入内讲经千佛现:"入内"指进入皇宫,"讲经"是讲解佛教教义的讲座。"千佛现"表示众多弟子聆听佛法的场景。 4. 跏趺对御六龙寒:"跏趺"是指佛教修行的一种方式,盘腿而坐。"对御"表示面对皇帝。"六龙"在这里指的是皇帝的威严。 5. 指头有月娑罗冷:"指头有月"是一种禅宗公案,用以说明真理自在心中。"娑罗"是一种树名,代表清凉寂静的境界。 6. 舌上悬河海水干:比喻口才极佳,言辞滔滔不绝。"悬河"形容说话滔滔不绝。"海水干"意味着讲法之多,如海之水滔滔不绝。 7. 圣主赐衣漫大地:"圣主"指皇帝,"赐衣"表示皇帝的恩赐。"漫大地"是铺满大地的意思,暗示皇帝的恩典遍布四方。 8. 西方国土未为宽:"西方国土"指西方极乐世界,"未为宽"意指对于佛法的理解和领悟来说,整个世界都显得狭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郑起的一首咏史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佛学和禅学的独特见解。 “便骑老虎不须鞍”,形象地描绘了佛教禅宗的修行境界,即无拘无束,不受世俗束缚,如同骑着老虎一样自由自在。这里的“老虎”象征着佛教中的勇猛精进之心,而“不须鞍”则表示不受世俗规范的约束。 “忍辱仙人出宰官”,则是对释迦牟尼的一种赞美。释迦牟尼原本是一个印度的王子,后来放弃王位出家修行,最后成为佛陀。这里用“忍辱仙人”来形容他的伟大品质,以“出宰官”来表示他放弃了世俗的地位。 “入内讲经千佛现,跏趺对御六龙寒”,描述了释迦牟尼在讲经时的庄严景象。“千佛现”意味着佛法的光辉照耀众生,而“跏趺对御六龙寒”则是形容释迦牟尼在面对苦难时的坚定心态。 “指头有月娑罗冷,舌上悬河海水干”,这两句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佛学理论的深刻理解。“指头有月”象征着佛教的智慧之光,而“娑罗冷”则意味着这种智慧的光芒可以使世界变得清凉。“舌上悬河海水干”则是比喻佛教的教义如瀑布般倾泻而出,即使是海洋也无法容纳。 “圣主赐衣漫大地,西方国土未为宽”,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的一种理想境界的向往。“圣主赐衣”意味着得到佛法的指引,而“漫大地”则表示这种境界无处不在。虽然佛教认为西方极乐世界是最为美好的地方,但在作者看来,只要心中有佛,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达到这种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照晦岩韵》是南宋诗人郑起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1189年)。此时正值南宋中期,中原地区已经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之下,而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化,民生疾苦。 郑起是一位有着强烈爱国情怀的文人,他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深感国家民族危机,然而又无法改变现实状况,因此内心充满了忧虑和痛苦。他在《次照晦岩韵》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朝廷的不满。 在淳熙年间,郑起的人生际遇也是颇为坎坷。他虽然才华横溢,但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受挫,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这使得他对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风气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也使得他在诗作中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皇帝荒淫无度,官僚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困苦。郑起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目睹了这一现象,因此在诗作中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