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岳王坟
我来拜谒岳王坟,松柏苍苍上宿云。
臣子报君终一死,权奸卖国欲中分。
鹰扬当日谁能及,雁叫中原不可闻。
石马石人山寂寂,英雄于此忆将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来探访岳飞的陵墓,翠绿的松树和柏树之间升起了片片宿云。忠心的臣子为了回报君王誓死一战,而那些玩弄权术、出卖国家的奸佞小人却妄图瓜分国土。岳飞当年英勇善战无人能敌,但他悲鸣祖国的声音却似乎没有传到中原地区。如今,这寂静的山间只有石马和石人像为伴,英雄们在这里共同怀念那位忠诚勇敢的将领。
去完善
释义
1. 谒:拜见、拜谒,此处指参观祭拜的意思。
2. 岳王:即岳飞,南宋抗金名将,封为鄂王,故称岳王。
3. 松柏苍苍:形容松树和柏树的枝叶茂密。苍苍,草木茂盛的样子。
4. 上宿云:形容树木高大,直冲云霄。宿云,即浮云。
5. 臣子报君:指臣民报答君主之恩,效忠国家。
6. 权奸卖国:指有权力的大奸臣出卖国家利益。
7. 鹰扬:以鹰比喻英勇善战的英雄人物。鹰扬,指英勇的英姿。
8. 雁叫:用大雁悲鸣比喻沦陷区的哀鸿遍野。
9. 中原:中国中部地区,此处代指南宋故土。
10. 石马石人山寂寂:描述岳王庙的景象,石马和石人像寂静无声。
11. 英雄于此忆将军:在此地不禁想起岳飞的英勇事迹。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祭拜岳飞墓的诗作。诗人以磅礴的视野,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岳飞墓周围的景色和氛围。他以“松柏苍苍上宿云”来形容墓地的庄严肃穆,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同时,诗人在诗句中穿插了对历史的反思,通过对“权奸卖国欲中分”的揭露,强烈表达了对国家忠诚、民族气节的敬重。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岳飞的英勇和国家的沉寂来警示后人,使得全诗具有深刻的历史教育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谒岳王坟》是明代诗人郑起游历杭州西湖时所作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民族英雄岳飞的高度赞誉和缅怀之情。
首先,从诗人的时代背景来看,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这个时期,国家统一,人民安居乐业,民间文艺繁荣。同时,明朝也是一个对外扩张、保卫疆土的时代,朱元璋开疆拓土,恢复汉家江山,使国家强大。因此,郑起的这首诗反映了明朝时期社会对国家英雄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其次,关于诗人郑起的人生经历,由于其生平和作品流传有限,无法得知详细的信息。但从其诗作《谒岳王坟》可知,他对岳飞这位民族英雄怀着深深的崇敬之情。他来到杭州西湖,拜谒岳飞的陵墓,表达自己对岳飞的景仰之情,以及对民族英雄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综上所述,《谒岳王坟》的创作背景可以概括为:明朝时期的社会稳定和国家强大,以及诗人郑起对民族英雄岳飞敬仰之情和对时代的感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