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道上
五年兹路上,频往又频还。
岁月孤松老,风霜苦竹班。
溪流天目水,云出洞霄山。
马上因闲眺,蜉蝣宇宙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条路我已经走了五年,频繁的往返其间。
孤独的老松见证了岁月的流逝,风霜也使得苦竹变得斑白。
溪水流自天目山,云彩从洞霄山升起。
骑着马儿欣赏着风景,仿佛置身于浩渺的宇宙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余杭:古代县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境内。
2. 兹路:指作者来往于余杭的道路。
3. 频往又频还:频繁地前往又返回。
4. 孤松:一种松树,这里比喻时间漫长。
5. 老:衰老,这里是说时间流逝。
6. 风霜苦竹班:经历风霜的竹子,这里形容竹子被风霜侵蚀的痕迹。
7. 苦竹:一种竹子,叶子细小,质地坚硬。
8. 班:斑点,这里指风吹雨打在竹子身上留下的痕迹。
9. 天目水:指流经天目山的溪水。
10. 洞霄山: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境内的山名。
11. 马上:骑马的时候。
12. 因:因为。
13. 闲眺:闲暇时远眺。
14. 蜉蝣:昆虫名,生命短暂。
15. 宇宙间:天地之间,这里指自然界。
去完善
赏析
郑起的这首《余杭道上》描绘了诗人在余杭道上的所见所思,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宇宙的洞察。
首联“五年兹路上,频往又频还”,诗人以五个年头的时间跨度,说明了在这条路上的频繁往来,道出了生活的忙碌和世事的无常。
颔联“岁月孤松老,风霜苦竹班”,诗人通过观察孤松的老化和苦竹的风霜痕迹,形象地展现了岁月的流逝和自然的沧桑。
颈联“溪流天目水,云出洞霄山”,诗人描述了沿途的风景,清澈的溪水源于天目山,云雾从洞霄山涌出,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鬼斧神工。
尾联“马上因闲眺,蜉蝣宇宙间”,诗人骑马行进在道路上,悠然远眺,犹如置身于浩渺的宇宙中,感慨人生的短暂与宇宙的永恒,揭示了生命存在的哲理。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富有哲理。诗人通过对余杭道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生活无常、自然变迁以及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和对世界的独特视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