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荆江口望见君山

标题包含
荆江口望见君山
荆江江口望漫漫,一白无边夕照寒。 只是青云浮水上,教人错认作山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荆州江口的视野中,江水漫长无际,夕阳映照下显得分外寒冷。 只是漂浮在水面上的那些青山倒影,让人误以为是座座山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荆江:长江流经湖北省沙市至湖南省岳阳市之间的一段,又称荆州河。这里指长江。 2. 江口:江的出口处,这里指长江入江口。 3. 漫漫:形容水流广阔无边的样子。 4. 白:指江水颜色。 5. 夕照:夕阳的余晖。 6. 青云:青云山,在今湖南省岳阳市附近。 7. 教人:使人。 8. 错认:误认为是。
去完善
赏析
《荆江口望见君山》是一首描绘景色的诗。诗人郑起在荆江江口遥望远方,看到了一片茫茫的水面,夕阳的余晖给水面披上了一层寒冷的白色。诗的前两句“荆江江口望漫漫,一白无边夕照寒”,形象地描绘了江口的辽阔和寒冷的氛围,突出了江水的浩渺无垠。 接着,诗人通过观察水面上的青云浮动,误以为它们是远处的山脉,巧妙地表达了江水与天空的交融,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最后两句“只是青云浮水上,教人错认作山看”,将这种错觉揭示出来,使读者也仿佛置身于这样的场景之中,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发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荆江口望见君山》是唐代诗人郑起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贞元年间(785-805年),这是唐朝中期的一个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快。 郑起在此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许多波折。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不第,但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理想的坚持。他的这种坚韧品质得到了时任湖南观察使李巽的赏识,李巽将他举荐给朝廷,使得郑起的才华得以展现。 与此同时,唐朝中期的社会生活较为丰富多样,宗教信仰和文化艺术的发展也相当活跃。尤其是长江流域的荆州地区,由于地处交通要道,商业贸易繁荣,文化氛围浓厚,成为文人墨客云集之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郑起写下了这首《荆江口望见君山》,表达了其对故乡山川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