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宿洞霄山中

标题包含
宿洞霄山中
入山时八月,岚气似深冬。 岩洞生风雨,窠巢落桧松。 山中九重锁,月下一声钟。 警省非人世,今秋得异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进山的时候刚好是八月,山间的雾气让人感觉像是身处深冬。 岩洞里仿佛有风吹雨打的声音,树林间能看到鸟巢和松树的身影。 山中有重重险阻,夜色中传来一声钟声。 这景象让人醒悟此地非人间,今年秋天竟有如此奇异的相逢。
去完善
释义
1. 宿:过夜;停留 2. 洞霄山:又名天柱山,位于安徽安庆市潜山县西北部,因其峰雄洞幽,古木参天,是道家修行胜地,故名。 3. 八月:农历八月,指中秋节前后。 4. 岚气:山林间的雾气。 5. 深冬:冬季最冷的时候,此处表示天气寒冷。 6. 岩洞:在山岩中的洞穴。 7. 窠巢:鸟兽的窝巢。 8. 桧松:即桧树和松树,这两种树木都生长于山区。 9. 九重锁:形容山势险峻,层层阻隔。 10. 月下:在月光之下。 11. 一声钟:敲击一声钟声。 12. 警省:警惕反省。 13. 非人世:这里指的是远离世俗纷扰的环境。 14. 今秋:今年秋天。 15. 得异逢:遇到不同寻常的事或人。
去完善
赏析
《宿洞霄山中》这首诗是宋朝诗人郑起在游历洞霄山时所作。诗人在八月时节进入山中,感受到的却是如同深冬般的岚气。开篇以强烈的对比展现出了山中的奇特景象。随后描绘了山中岩洞的风风雨雨和树上巢居的古松,进一步强调了洞霄山的自然奇景。 中间两句“山中九重锁,月下一声钟”则通过“九重锁”与“一声钟”的对比,表达了山中庙宇的神秘与宁静。尾联“警省非人世,今秋得异逢”则是诗人的感悟,他提醒读者,洞霄山的美景让诗人反思现实,仿佛远离尘世,今年秋天有了别样的遭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洞霄山中》是南宋诗人郑起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考证。在郑起的诗歌创作时期,南宋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动荡时期,战乱频繁,民生疾苦。 郑起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郑起或许正隐居在山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风光为主,表达出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在南宋末年,国家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战争频发,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郑起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他通过描绘山中的宁静景象,表达了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纷争的厌恶。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和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