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友人之淮

标题包含
送友人之淮
积得读书身,从教此道贫。 逢秋为远客,知己是何人。 天下方多事,西风至不仁。 但于登眺处,杯酒莫辞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积累知识充实身心,教导学生哪怕清贫。 在这秋天里离家远行,谁是能理解的知音? 世界上正在发生许多事情,秋风也不知为何残忍。 既然在登高望远之时,频繁喝酒又怎能拒绝?
去完善
释义
1. 淮:这里指淮河地区,今安徽、江苏等地。 2. 积得读书身:积累学识,努力读书。 3. 从教:听凭、顺从的意思。 4. 逢秋:秋天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秋天离别时。 5. 知己:了解自己的人,指朋友或亲密的人。 6. 天方多事:指的是当时社会局势不稳定,事情繁多。 7. 西风:秋风。 8. 登眺:登高望远。 9. 杯酒莫辞频:指频繁地喝酒、交谈,表达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和寄寓豪情的诗。诗人以“送友人”为题,表达了与友人的离别之情,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 首联中,诗人强调朋友学业有成,但却生活贫困。这里暗示了知识分子的困境,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 颔联“逢秋为远客,知己是何人”,既表达出秋天离别时的伤感,又通过设问提出寻找知心朋友的难题。这句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颈联则描绘出一个动荡的社会环境,西风肆虐,反映出战乱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种情况下,希望与朋友一起借酒消愁、登高望远的豪情壮志。这首诗在抒发了离愁别绪的同时,亦寄予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情操的坚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送友人之淮》,是明朝诗人郑起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初期,具体时间无法确定,大约在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这个时期,明朝刚刚建立,社会秩序相对稳定,但仍有许多战争和纷争。 郑起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较为坎坷。他曾参与元末的战乱,并在战争中失去了家人和朋友。明朝建立后,他投身于文学创作,希望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然而,他的作品并未受到当时文坛的认可,这使他感到沮丧和失望。 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主要包括明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社会风貌等方面。明朝的建立标志着元朝的结束和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时代。明朝的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为核心,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在社会风貌方面,明朝初年的民众生活相对安定,但由于战乱的影响,民生仍较为艰难。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