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耕
江湖渐老身,山泽本来心。
经济不敢问,耕耘犹可寻。
一顷半顷许,三更二更深。
亲朋相接近,鸡酒开尘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随着年岁增长,身处江湖之中,我对山野河流的本性更加了解。对于世间繁华的生活我并不感兴趣,但我愿意过上宁静的农耕生活。在一块不大的田地里辛勤劳作,夜深人静之时独自思考。与亲朋好友相互亲近,品尝着家常的菜肴和美酒,让内心回归纯净质朴。
去完善
释义
1. 江湖:这里指社会上漂泊不定的生活。
2. 山泽:山林川泽,代指隐居的田园生活。
3. 经济:本指经世济民,治国之道,这里是指谋求官职或参与政事。
4. 一顷半顷:表示一块田地的大小,一顷等于一百亩。
5. 三更二更:指深夜时分,二更约在晚上9点至11点,三更则在午夜11点至1点之间。
去完善
赏析
《思耕》是唐代诗人郑起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躬耕陇亩的志向。整首诗用词朴素,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一种深切追求。
首联“江湖渐老身,山泽本来心”,作者以江湖代指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表示自己在这种生活中逐渐衰老,但却一直保留着崇尚山水自然的原本心愿。
颔联“经济不敢问,耕耘犹可寻”,则进一步表现作者不愿涉足政治经济等俗务,而更愿意去寻找那简单纯朴的农耕生活。这里,诗人以"经济"泛指社会、政治等领域的问题,体现了他在这方面的无所作为。
颈联“一顷半顷许,三更二更深”,形象地描述了耕种的场景:在一顷或半顷的土地上辛勤劳作,无论白天黑夜都在不停地忙碌。这两句揭示了诗人对农业劳动的热爱以及勤奋的精神面貌。
尾联“亲朋相接近,鸡酒开尘襟”,作者寄希望于与亲朋好友相互亲近,共享田园乐趣,通过简朴的生活去除内心的烦恼与忧虑。这句点明了诗人期望通过田园生活达到心灵的净化。
全诗流露着对返璞归真的生活的渴望,体现出郑起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纯朴民风的珍视。在诗歌中,诗人将个人理想与现实矛盾融合在一起,既表达了自己的隐逸之志,又突显出对农耕生活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思耕》是明朝诗人郑起的一首描绘农民辛勤耕耘的诗篇。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在这个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提高。然而,农民的生活依然艰苦,他们不仅要面对自然界的挑战,还要承受封建统治者的剥削。
郑起作为一位关心民生、同情劳动人民的诗人,他在这个时期创作了大量反映农民生活的诗篇。在这首诗中,他以农民的视角表达了对农耕的热爱和对丰收的渴望。同时,他也揭示了农民在辛勤劳作背后的无奈和辛酸,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真实状况。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郑起可能刚刚经历了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职回乡。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入农村,了解到了农民的实际困境。这种经历使他对农民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创作这首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总的来说,《思耕》这首诗歌展现了郑起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他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不仅是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更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