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荆南城楼
因为古荆州,翻成一段愁。
孟嘉曾落帽,王粲此登楼。
唐邓通襄路,沱潜并汉流。
太平官府盛,昔日欠来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因古代荆州之地,使我感受到无尽的忧愁。
孟嘉曾经在此处遭遇落帽之讥,王粲也曾于此地登高远望。
唐代通往襄阳的道路,沱水和潜水汇合而成的汉水流淌不息。
如今太平盛世,官员们的繁华生活过往岁月未曾得见。
去完善
释义
1. 古荆州:指古代的荆州地区,位于现今中国湖北、湖南一带。
2. 孟嘉落帽:孟嘉是东晋的一位名士,有一次在宴会中因风吹掉了他的帽子,他从容地取回来戴好,显得十分洒脱。这个故事成为了文人雅士的风流佳话。
3. 王粲登楼:王粲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的《登楼赋》是中国古代脍炙人口的抒情诗之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 唐邓:唐朝时期的一个行政区划,大致包括现在的河南、湖北的部分地区。
5. 襄路:指通往襄阳的道路。襄阳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襄阳市。
6. 沱潜:沱江和潜水的并称,都是长江的支流,分别位于四川和湖北。
7. 并汉流:并指沱江和潜水汇合成为汉江的水流。
8. 太平官府盛:形容国家太平,官员富足的情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登荆南城楼”,诗人郑起通过对荆州城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关注和感慨。首先,他以“古荆州”开篇,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氛围。接着以“翻成一段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忧虑。接下来的两联分别用了孟嘉和王粲的典故,形象地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在荆州的登楼思乡之情。最后,诗人又通过对道路、河流的描述,展现了荆州的地貌特点和历史地位。而最后的结尾两句则表现出诗人对当今太平盛世的欣慰,以及对未能亲自来游荆州而感到遗憾的心情。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凝练,实为一首难得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荆南城楼》是唐朝诗人郑起在安史之乱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郑起生活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一生辗转流离,曾参加过平定安禄山叛乱的战争。这首诗歌描绘了他在荆州南城的所见所感,以及当时战乱纷扰的社会现实。
在创作这首诗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期间,这场战争使得国家分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郑起作为一名战士,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不幸。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在这段时间里,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郑起作为一位爱国诗人,他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以及对和平的期盼。
去完善